不知从何时起,原本亲密无间的孩子,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称呼。原来叫“妈妈”,现在却叫起了“妈”。妈妈可能会很失落,觉得孩子好像忽然之间长大了,与孩子之间没有那么亲密了。
“妈妈”变成“妈”,难道真的只是孩子长大的表现吗?其实,这种称呼的变化,往往隐藏着孩子心理上的一些转变,家长就要找到隐藏在背后的信息。
谷米近日向同事抱怨,儿子原来都是叫自己妈妈,现在却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妈”字,感觉亲密感都打了折扣。而且,儿子再也不愿意向她分享在学校经历的事情了,这让谷米深感困扰。
其实,谷米内心还有一点难过,觉得儿子和自己有了隔阂,没有像小时候那么爱自己了。为此,她还多次向老公提起。老公却觉得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只是称呼上的改变,并不能代表什么。
谷米在网上也搜索了相似的话题,网友的看法不一。有网友认为,孩子长大了,会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在行为上也没有那么依赖妈妈了。即使称呼上有所改变,也只是一个字的差异,并不代表孩子不爱妈妈。
也有网友表示,孩子称呼的改变,往往折射出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比如,亲子关系变差,孩子对妈妈有意见,可能无力改变,就会以带有疏离感的称呼表达自己的不满。孩子到了叛逆期,不愿意让父母约束和管教自己,可能也会以言行的差别来表示对抗。
妈妈除了要反思自己的言行之外,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其他变化,及时发现孩子隐藏的一些问题,积极给予帮助和引导。如果是家长存在问题,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及时进行自我反省,并予以改正。
一、孩子称呼的变化可能是因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原因
1)生理方面:孩子发音系统的成熟
“妈妈”是孩子呀呀学语时最早会的词,也是孩子最早会叫的称呼。从生理层面上来看,“妈妈”是叠词,发音简单。因此,孩子在小时候说的叠声字比较多,常见的还有“吃饭饭”、“洗手手”、“睡觉觉”等。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的发音系统发育日益成熟,语言习惯也会有所改变。在孩子会准确发音以后,说叠字的情况就比较少。因此,很多孩子在长大以后,不再叫“妈妈”,而是直接喊“妈”。
2)心理方面:孩子心理层面的长大
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认为再叫“妈妈”就会显得很幼稚。这种称呼上的改变,往往就意味着孩子真的长大了,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妈妈了。
另一方面,若是孩子与妈妈有了意见分歧,产生了隔阂,也会与妈妈拉开距离,对妈妈的依赖程度降低,也不愿意向妈妈分享自己的小秘密了。
二、面对孩子的变化,父母应该怎么办?
1)学会尊重孩子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的年龄比较小,平时很少听取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主。
很多事情都是由父母做决定,孩子只要顺从就好。但是孩子长大后,会逐渐建立是非观,也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家长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2)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孩子长大后,就会有一些小秘密,内心有什么想法,也不愿意再向父母倾诉了。如果父母仍然想要控制孩子的想法,追问孩子,就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引发叛逆心理。因此,父母要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不要给孩子造成压力。
3)与孩子沟通交流
父母虽然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但是并非不管不问,仍然要经常与孩子保持友好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及孩子面临的一些困难。父母要做最好的倾听者,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但是不要强迫孩子接受。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就要多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以此为切入点,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父母要像朋友一样与孩子相处,同时也要适当保持距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对于孩子称呼上的变化,虽然只是从“妈妈”到“妈”的改变,看似影响不大,背后所隐藏的孩子心理变化,才是值得家长们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