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我害怕!”当孩子胆怯退缩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文|文儿
“妈妈!我不敢!我害怕!”
“玩个沙子有什么好怕的?看看小朋友们都在玩呢,快过去。”
“我不!我不会,我不要去!”
“哎,你这孩子……”
当我在躺椅上昏昏欲睡的时候,耳边传来一段母女间的对话,看着沙滩上追来跑去的小孩子们,我抬眼看了下小女孩,不过四五岁,本该是好奇心爆棚的年龄,却对着大海胆怯退缩,一步不敢迈出。
女孩妈妈劝了十多分钟,最后耐心耗尽,终于到了厉声呵斥阶段。我心里哀嚎一声,明白今天的休假到此为止了。招手把乐乐叫了过来,跟女孩妈妈商量让我家小朋友带着玩,小女孩这才同意了,女孩妈妈也松了口气。
后来聊天时,对方提到女儿的性格就来气,表示没见过这么胆小的孩子。不仅仅是旅游,生活中所有的麻烦都会让她退缩,连上幼儿园跟小伙伴打个招呼都能吓得躲家长身后。对于家长的遭遇我深表同情,但这也与家长的第一反应有关系,一起来看下吧。
①未知是恐惧的源头
之前有儿童心理学家曾说过,恐惧是人面对未知的一种本能,人类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伤害和危险。许多恐惧都无法避免。
放到孩子身上也一样。不同于大人,小孩子对外界了解更少,在对外交流中更容易为陌生事物所担忧。正如成年人突到异地会小心谨慎一样,沙滩对孩子来说就相当于令人不安的“异地”。在女孩妈妈看来,让女儿去沙滩玩是给她提供了玩耍的场地,但配合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小脑瓜里呈现的就可能是危机四伏的海滩,中间还可能冒出害人的怪物。
于是,双方就在认知不同中展开了拉锯战,孩子认为只有在父母身边才能安心,妈妈认为女儿太过胆小,连尝试新事物的勇气都没有。
②孩子存在自卑心理
举例来说,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非常勇敢的,但他之所以敢吃,是因为对个人充满自信,所以才有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但若孩子本身充满自卑,面对陌生事物就只会感到害怕了,退缩的本质是怯懦,是对个人价值的否认。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在孩子心里,自己就是那个没有金刚钻的人。这与家庭背景无关,与父母教育有关。
之前在观看一档综艺节目的时候,参与嘉宾是一位嫁入豪门的女明星,无论是她本人还是她的夫家都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级别,然而,他们的儿子却是自卑怯懦的。当时孩子有一句发言我记忆犹新:“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比我强。”
明明是富家子弟,孩子却认为自己谁都不如,追本溯源是父母教育缺失。或许是平常对孩子太过严苛,又或者进行了打击式教育,总之,孩子面对外人是自卑的,面对世界也是如此,胆小怯弱就成了他保护自己的方式,退缩成了孩子的一贯选择,一生受困。
所有的“我害怕,我不敢”背后,都藏着孩子对自己的不信任。
▲家长要如何应对?
“在孩子表现怯懦的时候,愤怒是无济于事的,家长应该跟孩子站在一起,帮助孩子直面让他害怕的事物,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这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儿科专家给出的意见,在她看来,当孩子退缩不前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非常重要,起码要按照以下三部曲进行才合适。
①寻找“害怕”的源头
根据儿科专家的提醒,所有孩子的恐惧都有迹可循,当孩子们展现出来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不是推着孩子向前,而是询问——
“宝贝,你为什么感到害怕?告诉妈妈原因。”
之前我曾见识过一起类似的案例,小姑娘对独自去洗手间很恐惧,不停要求妈妈陪同。而她的妈妈毫无耐心,甚至认为她是故意“撒娇”,经过我的询问后,才知道小姑娘只是不小心在爸爸的失误下看了不好的影片,导致她对洗手间产生了恐惧心理,必须要父母陪同。
②坚定站在孩子这边
老实讲,自信来源于孩子本身有底气,而这种底气多少就要看父母提供的安全感了。
找到孩子恐惧的根源后,父母要做的就是无条件站在孩子这边。可以跟孩子剖析源头,比如告诉她影片都是假的,比如说小朋友肯定会喜欢你,然后带着孩子去慢慢尝试。当陌生事物变得熟悉起来,孩子才能放下心结,欢迎这个世界。
【话题讨论:你家孩子是否胆小怯懦呢?】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小屁孩儿】,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儿童发展,时尚教育,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