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网导读】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口成章,巧舌如簧,然而大多数的父母都为孩子的寡言如木而黯然神伤。所有人的语言起步都是零,为什么有巧舌如簧的马东、撒贝宁,也有只会用音乐表达的毛不易等,区别为什么这么大呢?
要知道语言能力不关关系的是表达本身,其实是一个人的内外体现的融合,是综合学识、智慧、口才、逻辑等才能的个人形象LOGO。在孩子开始咿呀学语时,父母适时引导,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语言天赋,非常重要。大家都在说早教重要,真正的早教并不是去上几堂课,而是父母能给孩子营造最合适的早教环境,尤其在语言上,父母能引导的远远胜过花费昂贵的早教课。0-6岁,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不妨按这几个方面科学引导孩子的语言:
不教导,通过沟通与描述来引导
引导孩子的语言,最好的方式不是”硬“学,而是玩中学,自然而然。千万不要跟孩子说:来跟我说 ……这样孩子是毫无兴趣的,也不会从你的教导中学到半点。不如尝试在跟孩子的玩耍互动中沟通引导:
首先,尽可能得重复他们说的话。一旦宝宝会说几个词了,大人再次强调这些词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宝宝伸出手臂要抱抱,如果只是抱起来,大人们都会做,如果在抱抱的同时说:“抱起来喽”或类似的话,那就更好了。当孩子能理解并说简短的词时,在重复孩子的语言时,就可以适当补充关键的词语。例如孩子说:爸爸,扔球。你可以接着说:是的,爸爸正在扔球,或者说:爸爸正在把球扔给小米。这样句子中加入孩子的名字,但是不要补充太多。
把他们说的词用在简单的句子中。把宝宝说的词用在简单的句子中对发展孩子的语言也很有帮助,但是句子一定要剪短。当一岁宝宝指着球球说“球球”时,大人可以说:“你想要球玩,我们一起去找球吧”等类似的话,如果能把宝宝说的词语放在首位使用的话效果更好,因为在一开始,宝宝都会忽略句子中的词语。在孩子能运用一些剪短的词语后,再给孩子简单的句型示范。例如盖楼,不是楼盖。
最后,描述、描述、描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和宝宝相处时,一定要多描述事物,尤其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描述的时候最好宝宝也在看。如果你说的东西,宝宝根本没有看也没有兴趣,那就没什么意义了;另外,也可以在宝宝又任何行为举动的时候进行描述,这也对非常有益的,因为这样能够强调语言和行为之间的联系。
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有几点特别要提醒:在宝宝很小的阶段不要太在意颜色。我们引导孩子时,一般都会不自觉的把颜色放在描述中,比如:这是一辆红色的小汽车。对于小宝宝来说,区分颜色非常困难。但大多数3岁左右的孩子只能辨别2中颜色,因此在宝宝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就忽略掉颜色吧。
其次,不要去“教导”他们。应该想办法去激发孩子对语言和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去“教导”他们。语言学习的一个奇妙之处就是,宝宝们不需要刻意教导他们。
在阅读中和孩子聊天
全民阅读的年代,很多都会质疑:宝宝什么都不会说时,阅读有用吗?阅读还能发展语言?回答是:当然有用,阅读是发展语言能力最好的借力。那么如何通过阅读来引导呢?
孩子1岁左右时,这个时候适合跟孩子一起阅读配有简单图片的书。如果书中的图片是宝宝认识的东西就更好了,宝宝可以在大脑中将图像转为食物,这个过程比想象的要复杂很多。当孩子有兴趣时,可以引导孩子在图片中指出宝宝会说的词语,比如身体部位,水果,动物等等。当宝宝熟悉书的很多事物时,则可以引导孩子去寻找图片或书中的事物,在“宝宝开心的寻找之旅”中,我们就尝试去简单描述:这是公鸡,你还记得吗?在奶奶家见过的,是这样叫的……重复多次,宝宝看到公鸡,即使不会说“公鸡”两个字,也会模仿公鸡打鸣的声音,也就是说宝宝已经真正认识到公鸡,并会说“公鸡”有关的语言了。
和孩子一起阅读时,孩子说“单词”阶段,注意不要说太多的词,多和孩子一起“观察”图片,这比阅读文字更加重要。这个阶段,翻书页,并且找到书中的事物依然是与小宝宝一起 “阅读”的最佳方式。画面清晰,而且同一个物体在书中不同的地方反复出现的书最为理想,比如和宝宝一起玩图画中“寻找小兔”等游戏,这个游戏一岁半的左右的孩子简直是乐此不疲。
当孩子开始能说简单的词语后,可以和孩子玩“看看你能告诉我什么”的游戏,开始阶段可以用“填空”方式引导孩子简单地描述自己的看到的东西,比如小鸟-飞,小兔-跳,小猫(--)叫,小鸭(--)叫等等,在一次又一次与孩子聊天中,你会惊喜的发现孩子的句子慢慢变长。游泳-宝宝游泳-爸爸游泳-爸爸教-爸爸教宝宝游泳。
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而已尝试和孩子一起阅读和背诵童谣,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有节奏韵律的童谣中,孩子渐渐清晰地说一些句子,并运用到生活中。这时,慢慢通过绘本阅读,让孩子通过自己观察画面来将自己编的故事。你会发现孩子的语言会带给你一波一波的惊喜,这就是成长的力量,语言的潜能。
父母的倾听,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助力
不管是在生活中与孩子聊天,还是在阅读中引导孩子,都绕不开一个关键:倾听。父母倾听与理解,并与孩子互动,这样是孩子语言能力爆发的最大助力。“狼孩”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为什么狼养大的孩子不会说话,但懂得狼的语言?很简单,当孩子与狼互动,狼只能理解他所能理解的东西,理解后才有互动,互动才使得语言有意义。
当孩子咿呀学语,父母的本能就是去猜测他的本意,然后再慢慢地与理解与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再转以语言来表达,这个过程很复杂,只有父母此时能有耐心地倾听与引导,并给予更大空间让孩子的语言能力成长起来非常关键。
生活在言语沉默的家庭,孩子大多寡言;生活在热闹互动多的家庭,孩子大多口齿伶俐。这个鲜明对比,就在于父母的倾听后与孩子互动上的言语刺激。而且倾听,是在孩子成长阶段都需要的助力,初学语言时,父母的倾听便于孩子之后与孩子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是会让孩子语言词汇爆发,学会表达自己;当孩子掌握语言后,父母的倾听则重在于孩子内心语言的释放与转换,有人“听”,孩子则会更愿意去表达,即使孩子语言表达不清楚,也要尽量耐心倾听,引导孩子用正确方式来表达清楚。这样的互动,是孩子向上的力量,也是语言由量到质的关键。当然也有孩子,在家里得不到语言倾听的满足,则向外寻求,遇上人就喋喋不休。但真正的语言能力,并不是颠三倒四、没有营养的语言,而是有逻辑、有内容、有力量、有观点的语言,而这些则是家庭中对孩子的爱的熏陶才能成长起来的。所以,想要孩子能说会道,家长一定要先学会爱的“倾听”,其次才是科学的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