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育成绩中等的孩子?荷兰人的做法有大智慧

全文长约?290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如何养育成绩中等的孩子?荷兰人的做法有大智慧

精彩导读

荷兰学校制度的优点,在于积极延长孩子的学习之路,而不是让他们为抢夺第一名而相对削减了学习的机会。

不崇尚竞争的荷兰小学教育很有趣,没有所谓“班上第一名”的目标可以追求,中学教育也是相同的道理。只要进入特定的类组就读,平均分数只需要保持在满分十分的六分──也就是及格分数,就能继续接受这个程度的教育。

在此,我们必须清楚说明,荷兰的成绩系统和英美不一样,并非根据百分比计算。在荷兰,错误就扣分,而满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大多数的学生,分数都会落在六到七分,而这样的分数就足以取得毕业证书。

以高中毕业来说,平均分数为6.4,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能够取得平均8分的成绩──这已经算是非常高的分数。

荷兰教育的“中庸之道”

在学术类组,如果学生能够以及格的成绩毕业,表示他们的程度足以在大学取得一席之地,绝对不会有在英美泛滥的“成绩灌水”问题。正因如此,学生不会为了挤进大学追求最高分,竞争状况也不至于恶化,似乎是相当公平而且可避免精英主义的教育体系。

如何养育成绩中等的孩子?荷兰人的做法有大智慧

荷兰教育政策聚焦在最大范围具备中等能力的一群,而不是成就最高的一群:透过把中心目标设定在“让最多学童与学生拿到文凭”,也就是将所谓“中庸之道”概念贯彻到各个层级的教育系统。

因此,及格成绩就够好了,而如果想要表现得更好,完全是个人选择。

亚里斯多德的“中庸之道”指的是平衡的中间点,可以避免两个极端的缺失,这是荷兰思维里很重要的中心概念。

尽管学校里没有强烈的竞争氛围,荷兰人还是在注重想法、有创意以及具备创业精神的事业表现杰出:看看那些知名的荷兰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更不用说有二十一名诺贝尔得主来自荷兰。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维基百科上的荷兰发明列表(包括DVD、CD、蓝芽和Wi-Fi)。

然而,现在的荷兰教育制度却也面临一些内部批评声浪:荷兰国内有一波新势力主张:让强者更强。

有人则公开反对这种做法,认为“适中”及“平均”是荷兰体制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这能囊括和保障最多数的学生。如果改成重点培育表现最佳的极少数人,将会降低人民整体创新能力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与健康。

如何养育成绩中等的孩子?荷兰人的做法有大智慧

目前荷兰学校制度的优点,在于积极延长孩子的学习之路,而不是让他们为抢夺第一名而相对削减了学习的机会。

荷兰好友一家的例子

我决定和认识最久的荷兰好友以及她母亲,谈一谈学校的事。艾文和我年龄相近,她的大儿子和我儿子在托儿所变成最好的朋友之后,我们也变得熟识。

艾文是个身形匀称的金发女性,先生是前奥运选手──和她同样高大且一头金发,夫妻和两个可爱又喜欢运动的儿子是快乐的一家四口。

一个夏日午后,艾文和她母亲一起来到我家,享用午茶和花色小蛋糕。艾文的母亲宝琳是位七十多岁的优雅女性,曾经在教育部门担任特殊需求顾问。

艾文的母亲说自己不怎么在乎三个小孩就读的是哪一种学校,之后接受的训练类型才更重要:“你是什么样的人才是重点,你的兴趣是什么?青少年时期在周六打什么工?如果你想读大学,就需要VWO证书。至于是以六分或十分拿到证书,根本无关紧要。”

总之,最后她的三个孩子都从事了和训练领域不太一样的工作:一个女儿本来念法律,现在则是为儿童制作影片;另一个女儿在学校是专攻南美洲研究,现在却在百货公司就职;艾文接受的是护理师训练,现在则是自由作家。这证明了一件事:到头来,学校生涯并没有那么重要。

如何养育成绩中等的孩子?荷兰人的做法有大智慧

艾文对两个儿子也没有什么期望,她说:“如果他们想要走运动这条路,我希望他们可以进去好一点的队伍。至于在学校方面,大概,只要他们开心就好吧,至少有一部分是这样。不过,我也有点私心,希望他们有好表现。”

我不认为艾文真的属于那一小群,集中在荷兰最像好莱坞山庄一带的富裕区的,高标准家长,她自己也证实了这一点:“就算哪个儿子没有进入学术类组,我也绝不会烦恼到睡不着。”

竞争的弊病

在我的人生中,我发现从学校和大学的竞争氛围(我总是拚命想成为最优秀的一群),过渡到没有考试和比较指标的工作生涯,是相当困难的过程。竞争激烈的童年很容易让人在往后的人生中时常感到失望。

当评分制度消失,自尊心的来源也随之消失;于是有人可能会用财务状况、销售数字衡量自我价值,或者投入大把时间为孩子寻找“最好”的资源。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承受这种源于竞争的压力,我宁愿他们学会如何珍视自己的成就,而不是需要外界不停的称赞或肯定他们“比其他人好”。

如何养育成绩中等的孩子?荷兰人的做法有大智慧

在《今日心理学》的一篇文章中,波士顿学院研究教授写出了他认为美国教育所出现的问题,不过我觉得,套用在英国也适用:在学校,孩子很快就了解到自己对活动的选择和对能力的判断都不算数;老师的选择和判断才重要。

然而,你可能认真念书却还是拿到很糟的成绩,因为你不懂老师究竟期望自己学会什么,或是猜错老师想要问的问题。在绝大多数的学生心中,课堂的目标不是习得能力,而是好成绩。

把重点放在成绩和考试结果,会造成学生错失教学过程中其他同样重要的事:学习科目相关的广泛知识、启发智能,以及扩展视野。毕竟,随着好成绩而来的工作机会和物质享受,并不是孩子人生中唯一重要的事物。

不过,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即使在小学,荷兰学生每年都要接受两次正式考试,测验重点主要是阅读和算术能力。

这些考试算是必要之恶,而且会尽可能以低调的方式进行。考试成绩并不会让学生本人知道,也不会以成绩单的形式交给家长,只有在每年两次的家长之夜可以让父母快速一瞥。

考试可以辅助家长们去判断,孩子在十一或十二岁时适合接受哪一类组的中学教育。但是并没有所谓的总分,学校也不会搜集或比较学生的考试成绩──如我先前所提,荷兰根本没有所谓的“第一名”。

如何养育成绩中等的孩子?荷兰人的做法有大智慧

荷兰教育成功的关键

这种不崇尚竞争的态度在学校生活的其他面向也显而易见:“当我儿子第一次参加学校运动会后回到家,我想都没想就问他跑步有没有赢,他却一脸疑惑地看着我。”

难道他们没有比赛跑步吗?嗯??,确实有,他们有一起跑步。不过他选择等朋友追上来,手牵手,一起跨过终点线。

显然,运动会的重点不在于赢,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赢家或输家之分,毕竟连奖牌、奖牌或队伍都没有,孩子一群群的在运动场上跑来跑去,尝试各种不同的活动和挑战,象是充气溜滑梯、弹簧床城堡和撞柱游戏,以及跑步、跳跃等等体育活动。

这和我小时候参加的运动会一点也不像,我被第一个栏架绊倒,从此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当时甚至连我的朋友也忍不住笑了。

2015年的“生活状况”调查,衡量了许多欧洲国家的幸福程度,其中荷兰小孩是承受最少“课业压力“”的儿童。而不出所料,英语国家如爱尔兰、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孩子压力最大。

在“喜欢学校”的学童人数上,荷兰获得高分,而且综合统计调查中所有项目之后,在“孩子在校的快乐程度”方面,荷兰显然表现最佳。

如何养育成绩中等的孩子?荷兰人的做法有大智慧

也许是因为荷兰将技职学校纳入教育制度,大多数的孩子在十九岁前都有持续接受教育,仅有非常少比例的孩子提早离开学校。

有趣的是,荷兰小孩在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PISA)也获得高分,虽然西班牙和土耳其的排名更高(这项同样由OECD执行的全球调查,主要是衡量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英国和美国仅分别排名第二十六和三十六。

荷兰教育体系证明了,学业成就未必要建立在菁英教育和激烈竞争之上。

报告也显示,荷兰教育制度注重高标准的教育,学校优质的表现,加上仰赖实做以及实际鼓励孩子运用想象力的教学方法,就是荷兰教育成功的关键。

离开学校之后,荷兰人仍然维持高教育水平:根据针对十六岁到六十五岁成人的PISA统计数据,荷兰人在数学与读写熟练程度的平均分数排名第三,仅次于韩国及芬兰。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046 字。

转载请注明: 如何养育成绩中等的孩子?荷兰人的做法有大智慧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