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飞速的发展,生活质量也在提高,大家对物质的追求压在不断的增多,同时增加的也就是工作越来越忙,在家陪孩子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总有新闻报道留守儿童在家的无奈,让人看了很心疼。
隔辈带娃,孩子教育引发家庭“大战”!网友:这真可怕!
乐乐的爸爸妈妈平时都很忙,没有时间陪伴他,所以只能让在老家的爷爷奶奶过来帮忙带。平时一家人很少聚在一起,生活上也没有那么多的摩擦。
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总是避免不了一些争论。因为平时乐乐的爸爸妈妈都没有在家吃饭,晚上回来的比较晚,所以,乐乐的一日三餐都是爷爷奶奶准备的,老一辈的人都比较节约,中午剩的菜,都是晚上热了再吃,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的辅食,也都吃隔顿的。
乐乐在餐桌上吃饭也是很不安分,拿着勺子在碗里各种霍霍,导致饭菜满地都是,也不乖乖吃饭,长久以往,养成了
很不好的习惯。难得一个周末爸爸妈妈都在家,一家人一起吃饭,奶奶跟妈妈在厨房里忙活。
奶奶拿出了昨晚的剩菜剩饭,妈妈让奶奶倒掉,觉得吃了对身体不好,更何况是小孩子,可是奶奶觉得浪费,不肯,乐乐妈妈一把拿过来倒进垃圾桶。
奶奶生气的说:“你不在家的时候我们也都是这样吃,从小我们也是这样吃,我们不是好好的”,然后就走出厨房。吃饭的时候,乐乐把米饭拿来玩,和平时一样,弄得满地都是,爷爷就在一旁呵呵的笑,乐乐爸爸看到了对乐乐发了脾气,制止了他。
饭后,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展开了激烈的关于孩子教育的讨论,最后不欢而散,爷爷奶奶因为这件事,回了乡下,觉得好心帮忙带孩子,还招人嫌弃。乐乐的爸爸妈妈也为了带孩子的事情吵了一架,最后,乐乐妈妈只好辞职回家带娃。
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她的演讲中曾多次强调:作为家长,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的条件,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带孩子。
孩子一岁以前,甚至是三岁之前,最好由母亲亲自抚养。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无助的,他所需要的满足和快乐都和抚养人息息相关。认人是最早的情感现象,也叫依恋,由此父母才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
1. 避免因为孩子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
老人带娃还是有老一辈的经验,当然了,也不是说老一辈带娃的方式就是一定是错误的,但是,老一辈的人在育儿这方面肯定是有所欠缺的,以前的人带娃基本都是凭经验,没有数据化,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可是现在就不同了,就拿奶粉来说,老一辈人的那个年代哪有什么奶粉呀,没有母乳就喝点米汤米糊等,现在讲究的是营养搭配。
所以说,育儿观念不和,让老一辈的人来带娃,你如果提出不同的意见,老人家心理肯定会不舒服,尤其是婆婆带娃的,会认为儿媳妇事儿多,嫌弃我带不好娃,长期以来就很容易产生矛盾。但是如果自己带娃,就不存在这样的矛盾,家庭的和谐也就不会被破坏。
2. 父母言传身教,孩子受益良多
孩子天生会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也要在小时候就培养好。父母说专心吃饭,孩子哭闹不吃,老人家会说没事,看会电视,玩一会手机等等。
父母说睡前要刷牙,老人家觉得小孩子,没必要这么讲究,如果自己带娃,夫妻协商一致,非原则性问题可以自由发挥,原则性问题及统一口径,决不妥协,孩子的规则意识也会越来越强,而且简单清晰的规则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乖巧懂事。
3. 父母适当放手,独立性不断强化
费洛伊德曾经指出,父母尽心照料孩子,孩子就能获得一种信任和乐观的态度,这种态度将会伴随终生。一岁之内的经历对儿童今后生活来说至关重要。我笃信父母早期的爱和陪伴会奠定孩子生命的底色。
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的,但是很多父母为了更好的更优越的生活,选择让老一辈来帮忙带孩子。但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实对物质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只要父母陪在身边,孩子就会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