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竹妈妈
有很多父母因为没有经验和性格问题,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虽然做到了不用暴力教育孩子,可是嘴上却好像涂了毒一样,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把孩子的心扎得鲜血淋漓。
有的人用父母是“刀子嘴豆腐心”作为理由,让孩子把父母对自己的辱骂都记在心里,却不能有一句怨言,否则就是“不识好人心”的白眼狼。
“忍忍吧,这么说都是为了你好啊!”用这一句话,就想要孩子把受到的伤害全都抛之脑后,化身成为父母的乖孩子,这想法也太美好了。美好得让我都快看不下去了。
试问各位父母,你们在遭到别人的言语辱骂时,难道会因为一句“别人都是为了你好”而放下心中的芥蒂吗?
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话,凭什么借着“父母”的这一角色,要求孩子无条件地原谅自己呢?
心理学家苏珊博士在《中毒的父母》里这样说道:小孩子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转变为自己的观念。
其实对一些孩子来说,比挨打更可怕的,是父母的那张嘴!从父母口中说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构成孩子生命的底色。
如果孩子因为父母的辱骂而产生心理问题,只能说父母绝对有无法脱开的干系。
在网上,有网友分享了一位医生在复诊患了抑郁症的孩子时发生的事情。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医生表扬了孩子很用功,可是孩子的妈妈立马跳出来反驳:“用功,假用功。”
言语之中对孩子的鄙夷之情溢于言表,医生被妈妈的这一句话惹得跳脚:“你看,又说了又说了......”
无论医生怎么嘱咐孩子的父母,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用这种讥讽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这些父母却根本不把医生的话放在心上,不懂得自己的一句话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
就算自己的孩子已经确诊了抑郁症,需要看医生了,这些家长依旧热衷在陌生人面前用言语贬低自己的孩子。
不顾及孩子的脸面、不顾及孩子的心理,似乎能够通过贬低孩子获得快感似的。殊不知,这种方式只会毁了孩子。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在对待自己的朋友、亲戚、同事的时候,总是那么谦逊有礼,温文尔雅。
唯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他们恨不得用世界上最恶毒的话来攻击自己。
《少年说》这一期综艺节目,就是为了让青少年吐露自己的心声,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在其中的一期节目中,一位女孩,上台吐槽了自己的妈妈。
“我觉得我妈妈生活得一定很苦,毕竟她的嘴那么毒。”
紧接着,女孩阐述了妈妈的“毒舌”对自己的造成的影响。面对女儿的控诉,这位妈妈辩解自己并不是“毒舌”,说这些话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只不过采用了比较犀利直白的方式而已。
但是女儿的一句话,让这位妈妈的辩解显得十分苍白无力:“你的所谓犀利直白已经对我造成了伤害!”
是的,父母的每一句责骂都会化作刺向孩子的利剑,无论外表包装得多么美丽,都无法掩盖它已经伤害了孩子的事实。
教育专家陈孜虹在《有爱好好说》中指出:当听到父母那些最令人讨厌的否定语时,80%的孩子会愤怒的反抗,心生仇恨;34%的孩子会变得意志消沉,不愿开口说话。
这一组数据不禁令人深思,语言暴力对于孩子的影响,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是不是应该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规避利用责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呢?
如果我们一直坚持用责骂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会让双方陷入到“沟通困境”之中。
不少父母会在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拒绝倾听孩子解释与想法,反而不停地攻击孩子、打断孩子、指责孩子。
这是一种“沟通困境”,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语言暴力。
孩子和父母没有办法建立起有效的“双向沟通”,父母掌握绝对的话语权,而孩子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会让双方陷入畸形的亲子关系当中。
我们如果想要改变这种方式,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呢?大文豪伏尔泰说:“通往内心深处的路是耳朵。”
在家与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擅长使用倾听这一项技能,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静下心来好好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够懂得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处理问题最合适。
而不是用自己的所谓的“刀子嘴豆腐心”,在孩子心上扎下一刀又一刀。
葛洛夫曾说过:“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对话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词的甜美。”
在父母与孩子进行教育沟通时,首先要对即将沟通的话题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这样才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处于引导地位,否则双方只会陷入重重的矛盾之中。
孩子会认为父母的话语没有权威性,而父母有可能会恼羞成怒,将沟通转化为单方面的责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采用“低声教育”。
这要求父母不仅仅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态度温和,更要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和话语对待孩子,不能够一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和辱骂孩子。
这样,才是真正的“低声教育”,才能够让孩子将父母的话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和你说句贴心话只有父母摈弃用辱骂、责怪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才能够真正达到优质教育的要求,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乐观、自信、明是非的好孩子。
————————————
图|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