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以后就正式出伏了,季节由夏季转为秋季,天气由炎热转为凉爽。根据养生的观点来看,换季的时候也正是养生的关键节点。那么,在由夏入秋的这个节点上,哪些养生的细节值得我们注意呢?
很多人觉得夏天气温高,容易生病,但事实上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最容易生病的。人体其实是不怕炎热,也不惧严寒的,但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折腾。所以,出伏后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适当贴秋膘
在夏天,由于天气炎热,人们一般没有胃口,吃不下东西,所以身体容易消瘦。但是,随着天气开始转凉,人们的胃口也会慢慢变好。此时,就可以适当进补了,也就是俗称的贴秋膘。
那么,三伏天结束后,我们该如何贴秋膘呢?其实,现在贴秋膘也以前不一样,以前主要是多吃肉类,但是现在肉类天天可以吃,所以贴秋膘的重点要转移到豆类、水果、鸡蛋等食物,给身体补充更多的植物蛋白。如果贴秋膘后反而引起肥胖,这也不是我们的初衷。
此外,进入秋天后要格外注重补水。三伏结束后,天气会从闷热潮湿变得晴朗干燥,此时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少,身体水分的流失比较大。因此一定要多补充水分。除了多喝白开水以外,还可以吃一些水分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冬瓜、丝瓜、萝卜等蔬菜,还有一些水分含量的水果。
二、要加强身体锻炼
在长达40天的三伏天中,气温高,湿度大,对人体的影响也非常大,身体内积累了大量的湿气。进入秋天以后,需要及时将它们排出来。三伏天气温高,不适宜进行运动,进入秋天,是锻炼的好时候。
因此,我们一定要运动起来,一方面通过运动加强体质,另一方面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气。秋天进行锻炼,运动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让身体多出点汗,将夏天积累的毒素一并排出体外。
三、防“秋乏”,睡觉要早一点
进入秋天以后,人容易感到疲乏,就是大家常说的“秋乏”。出伏之后一直到处暑节气,天气在这个时期内快速转凉,自然界的阳气也趋向收敛,与之对应,人体内的阴阳之气随之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的睡眠会出现问题。
此时,要适当早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从而可以减缓“秋乏”。在晚上11点前最好入睡,在早上6点前最好不要起床,因为这段时间是睡觉的黄金时间。
四、做好身体的保暖
虽然养生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是绝对不是要你露出小蛮腰,更不要吃冰棍等冷饮。秋冻的真正含义,是不要穿得太多,厚衣服不要穿得太早,但绝对不是秋风起的时候还在穿短衣短裤,穿露脐装。
秋天最好是穿长袖,不要露个某部位,保证身体不直接吹到秋风。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部位,这些地方血管丰富,在秋凉的刺激下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五、多用热水泡脚
进入秋天以外,可以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泡脚时间不要太长,最好在10分钟左右。
泡脚时还可以多利用有升阳、祛湿、除寒的自然草本,比如艾草,老姜、红花、花椒等,将它们经过适当组合后,用纱布包起来,丢入泡脚桶,用来泡脚就可以。
如果觉得自己不懂得这些食材的用量,可以选择已经制作好了的成品足浴包,使用方便,效果好。
进入秋季,早晚温差大,大家要记得适时增减衣物,秋天养好身体了,冬天就能少生病。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