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爱和自由,而是规矩?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
有的孩子对着长辈大喊大叫,表现得毫不尊重;
有的孩子无休止地索要玩具,要不到便撒泼放赖;
有的孩子吃饭时不好好坐着吃,到处跑来跑去……
说实话,我就是一个比较纵容孩子的妈妈,养育第一个孩子时,没有经验,也没有多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多数是凭着本能在养育孩子。孩子提出要求就尽量满足,除非是触及底线的事情,或者时间不允许的事情,因为不舍得不满足孩子的意愿。
但是,孩子慢慢大了之后,我发现了我这样养育孩子的弊端:
一是孩子规则意识比较差:比如吃饭不规律,饿了就吃,不饿就不吃。
二是孩子做事不能坚持:比如觉得学习辛苦,不想努力。
可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大人管教已经没有多大用处,说多了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只能接受现实。
给孩子立规矩有合适的年龄段,李玫瑾教授曾经在采访视频中说:
3-6岁这个时期是最合适的年龄段。因为一岁之前要给足孩子安全感;对2-3岁的孩子要有耐心,要有恩于他;3-6岁就要在孩子面前立威,也就是给孩子立规矩。6岁之前立不了规矩,12岁之后根本就立不了了。
孩子身上的大多数问题,都来源于父母对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这个问题的认知不清:
该严管的时候不舍得严管,惯出了孩子的一身毛病,该放手的时候做不到放手,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我觉得说的就是我这样的家长,也有很多家长正在犯着跟我同样的错误。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没有及时管教,孩子做事没有规则感,自律性差,那么等他长大了,很容易失去竞争力,成为一个懒散的人。
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曾经说:
“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时,帮助他养成习惯;监督的过程很痛苦,因为你得时时刻刻盯着他;但定型之后,孩子未来的路会很好走。”
要想养育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要成为优秀的父母。
教育是一种技能,不是生下孩子来就自然具有的,就像我们学会吃饭、走路一样需要学习之后才能拥有。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李玫瑾教授认为,在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上,父母要做到“五不惯”,当孩子有违反规矩的行为时不能心软,才能在长大后成为一个有优良品格的人。
“五不惯”是哪些呢?
1、孩子没规矩不能惯
父母要教给孩子基本的社会规则,比如“出去玩一定要告知家人什么时候回来、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等等,给孩子设置行为的底线,并严格遵守,不能在孩子某阶段表现好的时候就放松条件。
2、孩子不做家务不能惯
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孩子成长的帮助非常大,看起来好像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没有关系,实际是”功夫在诗外“的重要教育。
3、孩子对长辈不尊敬不能惯
没有教养实际上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有教养的孩子就是他立足社会的名片。
4、孩子自私自利不能惯
从小引导孩子学着分享,从分享中体验到快乐。
5、孩子哭闹耍赖不能惯
如果孩子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开始哭闹,父母一定不能惯,因为这会让孩子形成蛮横耍赖的行为,长大后很难与周围的人相处。
总之,无原则地满足孩子会养育出一个无底线、不知道感恩的孩子;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养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而且是父母一项终生无法下岗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我们去学习,而且需要持久地、努力地去学习,并竭尽所能去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