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民间开始流传各式各样的偏方。
这些偏方小则治头痛风寒,大则教人“包生儿子”。
可这些偏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如果贸然使用,很可能害人害己。
童童死了,才2个月大,罪魁祸首不是别人,而是童童的奶奶。
季节交替时天气忽冷忽热,童童很不幸便中了招,开始感冒发烧流鼻涕。
童童的父母想要把童童送进医院治疗,却被童童奶奶阻止了。
“一点小病还去医院花钱?谁没发过热啊,俺找个偏方马上就能给乖孙治好。”
童童奶奶是个认死理的老太太,她老人家认准的事情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童童的父母拗不过奶奶,只好让老人家试试她的偏方。
童童奶奶先用酒精给童童擦身散热,又用银手镯和珍珠粉泡水给童童喝。
折腾了一夜,童童哭闹不止,不仅烧没退下来,身上还起了很多红疹。
第二天,童童的病情越来越重,家人才急了。
童童的父母辗转了2个小时,将童童送到福州市第一医院,但为时已晚。
童童被送到医院时,面色青灰、四肢冰凉,已停止了心跳、呼吸.
医生试着做了几分钟的胸外按压,但童童毫无反应。
等揭开衣服细看时,才发现童童身上已经有了尸斑。
病房外的家人痛哭流涕,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童童的奶奶更是以头抢地,嘶声呼喊:“是我害死了孩子,都是我的错啊。”
无论奶奶如何自责都换不回童童的生命。
可怜的孩子啊,刚刚出生两个月,还不会叫爸爸妈妈,还没来的急见识这个美好的世界便悄然离去。
童童的悲惨遭遇令人扼腕叹息,童童奶奶的无知与固执更让人咬牙切齿。
然而,童童的惨事并不是个例,偏方致人伤亡的案例中外皆有。
2012年,加拿大一对夫妻用洋葱、大蒜、辣椒、辣根、橄榄叶等混合为儿子治疗脑膜炎,导致19个月大的儿子死亡。
2016年,常宁一对夫妻用偏方为儿子治疗癫痫,导致3岁半的儿子铅中毒,痴呆。
2018年,河南一位奶奶用苍耳为孙子治鼻炎,导致孙子住院17天,中枢神经受损。
……
这一桩桩一件件惨事无不提醒我们轻信偏方的危害性。
今天小雅妈妈就为大家盘点下那些十分常见,但是不仅治不了病,还很致命的偏方。
流鼻血时仰头举手
小时候长辈曾经教过,流鼻血时,把头往后仰,举起手来,哪个鼻孔出血就举哪一边的手(亦有说举另一侧手)。
其实这个方法是错误的。
实际在这个姿势下,不仅没有止血,还会将血液吞咽到食道和胃肠,刺激胃肠黏膜。
出血量大时,还容易吸入气管及肺内,堵塞气道,导致危险!
至于抬手,手臂与鼻子不是在一条血管上,这样做只是多此一举。
当孩子流鼻血时,应该让他坐下,头略向前倾。
然后用冷毛巾敷在头部,或在脖子上围一条冰毛巾或湿毛巾止血。
亦或是在流鼻血的鼻孔中塞上一团小棉球,然后捏紧患侧鼻翼。
鱼刺卡喉时喝醋吞饭团
吃鱼被鱼刺卡住,这样的事情许多人碰到过。
很多人的解决方法就是喝醋把鱼刺泡软了;或者吞饭团把鱼刺咽下去。
殊不知,这两种方法不仅不管用,还很危险。
吞食了饭团或馒头后,可能会导致鱼刺陷到肉里,刺伤喉咙,取刺更加困难。
更危险的是有些鱼刺会被带入食道。
食道紧贴着大动脉和气管,如果鱼刺扎破食道,扎入大动脉引起大出血或扎破气管引起感染,都可能危及当事人的性命。
而喝醋基本上起不到软化鱼刺的效果,即使能够软化,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喝醋时醋液在喉咙只能停留几秒钟就进入到胃部,反而会导致胃部不适,甚至烧伤咽喉和食道粘膜。
发现鱼刺卡喉,可以用手指刺激舌根部,通过呕吐把鱼刺冲出来。
也可用纱布、薄棉布裹住食指,擦拭上腭,将鱼刺取出。
如果这些方法还不奏效,马上去医院就诊。
母乳涂脸治湿疹
湿疹真称得上是小婴儿的“流行病”了,也因此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偏方。
有人说,挤两滴母乳涂到宝宝脸上就好了。
其实,生湿疹的宝宝皮肤屏障已经受损,再涂以母乳,只会使皮疹愈发严重。
新生儿皮肤娇嫩,血管丰富,抵抗能力也较成年人弱。
母乳涂在皮肤上,容易造成汗腺口、毛孔的堵塞,使汗液、皮脂分泌排泄受阻而形成汗腺炎、皮脂腺炎和毛囊炎,还容易滋生细菌。
藿香正气水抹肚脐退烧
孩子发烧时,经常有家长用藿香正气水涂抹肚脐来退烧。
其实,藿香正气水治疗发烧的原理是利用其含有的45%-50%酒精的散热降温作用。
此方法会对孩子的皮肤产生刺激,可能会引起过敏性皮炎或过敏性休克。
藿香正气水敷肚脐退烧不靠谱,酒精含量高的白酒退烧更可怕。
酒精挥发时能迅速带走热量,确实能起到降温作用,但是酒精容易通过皮肤进入孩子的血液,让孩子“喝醉”。
大量酒精进入血液,就会造成大脑及脑膜充血水肿,使孩子因呼吸麻痹、重度缺氧而死亡。
孩子生病,家长肯定万分心急。
但病急不能乱投医,偏方土法害人害己,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才是明智的选择。
孩子脆弱而敏感,家长便是阻挡死亡的一堵高墙。只有家长认真看护孩子,才能让孩子免于外物的侵袭,幸福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