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儿子压根听不进别人的话。”
“我没说几句,儿子就嫌烦,到底怎么才能让儿子听话。”
工作几年,经常听到周围的父母讲述自己的育儿困惑,特别是家有男孩的父母,抱怨儿子不听劝、叛逆的次数更多。
实际上,《父母的语言》里提到过一句话:“语言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媒介。”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男孩越长大越难管教、越容易叛逆,往往就是父母没有找到与孩子正确交流的方式,你们的苦口婆心,反而容易激发男孩的叛逆之心。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A:男孩在语言沟通方面较弱
心理学上有个叫“超限效应”的理念,说得就是当一句话反复重复三次以上,就会另对方从心理上烦躁,甚至会故意做出反抗的举动。
而研究发现,男孩的左右脑联结不如女孩紧密,这也导致了他们在语言沟通方面会相对较弱,比女孩更讨厌语言暴力教育。
所以你会发现,在养育男孩的时候,你们讲一万句大道理,不如直接告诉他们应该要怎么做。如果父母一直盯着男孩身上的问题,反复对着他们讲大道理,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B:语言暴力教育,会影响男孩的个性发育
心理学家几米认为:“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父母对他的冷嘲热讽。”
很多中国式父母,在教育小孩时不懂得分寸,行为受情绪支配,一旦孩子惹自己生气,就会控制不住嘴巴,什么难听的话都往外面说。
这往往会给男孩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育都带来危害:
例如,让男孩出现内向封闭、自卑多疑的性格,父母尖锐的话,打击了男孩的骄傲和自尊;当然,也有一部分男孩因为父母的语言打压,性格可能变得暴躁易怒,并用不良的行为来反抗父母。
综上所述,父母们在教育男孩时,尽量少用语言,多用行动,来向儿子表达自己的期望。另外,在对儿子说话时多注意分寸,有些话尽量少说。
有几句话尽量少对男孩说1、“男孩哭什么哭,不嫌丢人吗?”
在很多人的心中,哭就等于软弱,自古男儿当自强,所以不该有软弱的情绪存在,哭是不被允许的。
然而从心理学上来分析,人都有表达情绪的自由,如果强行压抑男孩哭,让他们消灭掉自己的负面情绪,那么他们很容易被情绪所打败。
部分小孩甚至可能选择用更加极端的方式来宣泄负面情绪,做出一些不良的举动,例如打架、上网等等。
美国生物化学家费雷也提过,一个人悲伤的时候不发泄,不哭,相当于“慢性自杀”。他同时指出,在得胃溃疡和精神分裂的男性患者中,长期不哭的就占了多数。
由此可见,一个人遭遇打击后,长期把负面情绪憋着,不发泄出来,不哭出来,对身体和心理都会带来伤害。
而且孩子普遍都是比较敏感的,当他们难过哭泣的时候,父母不仅不安慰,给予其恰当的回应,还斥责否定儿子,这就会导致他们有过重的心理负担。
日后不敢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敢在父母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遇上事情也不会跟父母交心,亲子之间的关系反而越来越疏远。
2、“男孩就是不如女孩贴心。”
这也是父母容易给女孩贴上的一个性别标签。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男孩确实会更加理性,他们对父母情绪的感受能力比女孩要弱。再加上男孩的心理成熟比女孩慢,又不太会说甜言蜜语。
所以他们可能看起来会不如女孩贴心,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懂得关心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直接当着儿子的面,去否定和打击男孩的自信,而是要学会用示弱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有保护父母的欲望。
特别是妈妈,偶尔可以偷个懒,像孩子撒撒娇,开发孩子细心的那一面。例如,当你生病感冒不想做家务时,可以跟孩子表达自己身体不适,并提出希望得到儿子的照顾,让孩子帮妈妈做做家务的想法,或许你能发现其实儿子也是一个有爱的小天使。
3、“我是你爸爸/妈妈,我说不行就不行。”
养育男孩,不能硬碰硬。
父母越是否定孩子的行为,越容易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你们越说不行,他们越会去尝试,试图挑战父母的权威。
由于男孩天生就有好斗之心,他们不允许自己的领地被别人侵犯,即使是亲生父母,同样会遭来男孩的反抗。
因此,教育专家认为,当父母与儿子产生分歧时,与其强加干涉,让孩子听自己的话,不如耐心倾听儿子的想法,像朋友一样跟他们一起分析问题。
这种引导式的教育方式,往往教育的效果会更好,而且也能帮助父母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拉近亲子关系。
【总结】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很精彩的讲述,“让男孩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坚强勇敢,不用在他人面前掩饰脆弱;又能松弛从容,敢于暴露软弱,对父母有依赖。”
希望各位父母能把儿子养育成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