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考了76分,不配吃肯德基”:没人意识到,这种奖惩的伤害

文 | 小树妈妈

来源 | 成长树

最近,微博上刷到这样一个视频:

西安一家肯德基店外,一个男孩隔着玻璃,看妹妹大口吃汉堡。

原来,男孩跟爸爸约定,如果考得好,期末就请他吃肯德基。

结果男孩英语只考了 76 分,而上学前班的妹妹却考了 100 分。

“我只考了76分,不配吃肯德基”:没人意识到,这种奖惩的伤害

爸爸为了表示「奖惩分明」,就让他在外面反思一下为什么没考好,于是就出现了视频里的「妹妹吃汉堡,哥哥隔窗看」的场景。

爸爸说,其实已经给男孩点过餐了,就怕他觉得「考没考好都会给他买」,才让他去反思的。

视频下面,很多网友都觉得,这种做法没问题,孩子自己立的规矩,没完成接受惩罚,无可厚非。

“我只考了76分,不配吃肯德基”:没人意识到,这种奖惩的伤害

也有网友认为:

这样做伤害极大,因为侮辱性极强,也根本称不上教育孩子。

其实视频中爸爸这种做法,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

考得不好还想吃红烧肉?省省吧。
没考一百分,新衣服也不买了……

父母是希望通过为难孩子一下,让孩子更有上进心。

但是我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这些方法本质上都是在剥夺孩子的自尊,也许短期内有效果,但对孩子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我只考了76分,不配吃肯德基”:没人意识到,这种奖惩的伤害

图片来源:电影《红气球》

无条件的爱,不会宠坏孩子

前面的爸爸说了这样一句话:

怕孩子觉得,考得好考不好,都会给他买。

细细分析,却觉得心酸。

作为一个衣食住行全要依靠父母的孩子,他感受到的却是——只要进了小学,甚至只要有了考试,父母对自己的爱,就有了「附加条件」,那就是:

只有考得好,学习好,才配得到父母的宠爱。

可是,一旦「爱」变得有条件,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就会被破坏。

“我只考了76分,不配吃肯德基”:没人意识到,这种奖惩的伤害

图片来源:电影《父子》

原本,孩子以为父母会永远爱自己,但是现在这些条件全部都变成了「紧箍咒」,孩子会慢慢意识到,自己必须用成绩来交换到「爱」,一旦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自己就成为了一个没用的人,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

这种观念一旦在孩子脑海中生根,他就很难坦然面对失败。

孩子是依托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的,而他最终要成为的还是他自己。

父母最好的爱,是爱一个孩子本来的样子。

而学习,其实也应该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

那些不必考虑多余事情的孩子,才更能心无旁骛的提高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的、学习目标。

沟通方式不对,往往适得其反

无条件爱孩子,并不意味着,孩子出现问题,父母就可以袖手旁观。

只是说,父母不要用物质去关联孩子的学习,甚至惩罚孩子延迟物质上的满足。

因为沟通方式不对,也容易让孩子丧失改变的力量。

著名脑科学家德韦克曾在《论考试不及格的意义》演讲中,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芝加哥有一所高中,孩子们毕业前,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

如果一门课没考过,孩子的成绩不会写不及格,而是暂未通过。

这个「暂未通过」,给孩子的潜在语言不是「你不行」、「你很弱」,而是告诉孩子——你的学习步伐还没停下来,你还需要继续争取啊。

“我只考了76分,不配吃肯德基”:没人意识到,这种奖惩的伤害

图片来源:电影《巴黎淘气帮》

关系学家周樊也说:

「人们总以为让对方感到羞耻会让对方反省自己。

事实上,自我改变是需要力量的,而罪恶感是最能扼杀力量的东西。

越去评判或谴责他人,就越剥夺了对方改变的力量。」

芝加哥高中这种「未完待续」的方式,就很值得借鉴。

它不评判孩子,更不指责孩子,它用「暂未通过」给孩子呈现一个开放性的结果。

这样的评判方式,不易剥夺孩子的力量,还会让孩子树立「成长型思维」,明白学习是一件需要持续努力的事。

“我只考了76分,不配吃肯德基”:没人意识到,这种奖惩的伤害

图片来源:电视剧《担保》

与其惩罚批判

不如帮孩子提高自我察觉能力

「孩子立了军令状,远远没达到」「明明有能力却频繁出错」说实话,这种状况哪个父母也会不舒服。

但孩子做不到,就扔给他们一句「去反思吧」,这样的惩罚,大多数时候,只是流于形式,让父母发泄了怒气而已。

对于大多数成人来说,做错事,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是进步的捷径。

可孩子很难。

因为大多数孩子,没有跳出当事人角度、用第三者视角回看的能力。

孩子正是因为缺乏自我察觉能力,才犯错的。

“我只考了76分,不配吃肯德基”:没人意识到,这种奖惩的伤害

图片来源:电影《天使爱美丽》

我小时候速算、口答不好,常常会因为紧张出错。

但坐下来慢慢答题,数学就很容易都做对。

记得好几次口算答错,数学老师都很奇怪地看着我说:

口算为什么总出错?站着好好想想为什么吧?

现在想来,老师是恨铁不成钢,希望我做得更好。

可当时我站在座位旁,脑子根本转不到数学那,一直在想:

太丢人了!我怎么这么笨!小伙伴们会怎么看我?!

这时,老师会再扔过一道口算题,我脑子一团懵,掰着手指头算半天,才能反应过来。

那几次之后,我就特别不愿意让数学课,因为太害怕那种窘迫。

“我只考了76分,不配吃肯德基”:没人意识到,这种奖惩的伤害

图片来源:电视剧《高护木的规矩》

想让孩子不犯错或少犯错,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具体事件或关键节点上,让孩子提升自我察觉能力。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曾讲过非暴力沟通的核心:

同样,孩子「未达标」,我们可以变指责为帮助,让孩子尽快找到做不到、做不好的原因。

比如,前面如果数学老师这样说:

你平时数学成绩很好,口算却总出错(讲事实);
我感到有点不可思议(说感受);
是不是你很紧张?又或者在脑子没法列出算式?(剖析原因)
我希望你好好想想,自己是哪一种,尽快找到原因(提要求)。

相信我那段时间就不会厌恶数学。

这种的沟通,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也是在帮孩子提升自我察觉力。

类似的,还可以在一些具体的学习问题上,帮孩子提升感知力。

比如:

帮孩子摸清自己的记忆特点,是早起好,还是晚睡好?
孩子各科考试,丢分最多的是什么,该从哪里补起?
在学习时间分配上,是否做到了充分合理?
假期有学习计划,是否规范到位的执行了?

这些具体问题的梳理,远比让孩子没目标的反思,更有实际意义。

最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的是帮助,而不是指责。

“我只考了76分,不配吃肯德基”:没人意识到,这种奖惩的伤害

图片来源:电影《房间》

他们改变起来,有方向、有切入点,再次达成目标,就不会太难。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

如果你想让人们造一艘船,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要激发人们对海洋的渴望。

有了渴望和梦想,再难的东西,也会变成乐趣。

孩子学习也一样,给他们继续努力的力量,远比去反思更能让孩子充满持久的斗志和动力。

父母的爱,其实是有质量高下之分的。

愿每个父母,给到孩子爱的不盲目,智慧又有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03 字。

转载请注明: “我只考了76分,不配吃肯德基”:没人意识到,这种奖惩的伤害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