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时候内向的学生分数更高,更博学多才,很多的老师都看的出来,理想的学生是外向型的,学校多是为培养外向能力而设定的。内向的学生被刻板印象以为是与“领导气质”、“个人魅力”、“舞台表现力”等特质没有什么的关联度。
这个充满着娱乐明星和流量导向的时代,家长的潜意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明星宝贝那样耀眼夺目,或至少落落大方,性格比较的外向。不管是一边提倡尊重孩子的个性,一边又强逼着着孩子要多说话。
“客人来了,要多说话,你这样太不礼貌了”;
“你要和人家打招呼呀,不要又闷在房间里”;
“你怎么都不和朋友出去玩儿?像个自闭症儿童”等......
有一个朋友,对女儿要求特别严厉。她的口头禅是:「做不到,就别叫我妈妈!」
女儿一岁半的时候,走不动要抱抱,她说什么也不抱,必须让孩子自己走到路尽头。女儿学舞蹈,跳不好下课就要一直跳,直到动作达到标准为止。女儿怕黑,那干脆就让她哭到习惯。
逼孩子外向
我们小区里有几个年龄相仿的小孩儿,总在花园里一起玩。其中有个内向的男孩,每次出来玩都被妈妈催:
快跟大家说你也想一起玩儿,快去啊!」你活泼一点,扭扭捏捏干什么?」
这几年下来,在妈妈「内向、不合群」的数落下,男孩的交际能力非但没进步,反而说话开始结结巴巴了。
《安静,就是力量》的作者说:我们一味地吹捧外向,其实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内向只是性格的一种,不等于胆小、懦弱,只是孩子更注重自我内心的感受罢了。
其实,内向孩子的洞察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更优秀。
过多的社交和热闹,对他们反而是一种消耗。这位妈妈的逼迫和负面标签,压得孩子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更加重了他融入群体的恐惧和焦虑。
实际上,性格不那么容易改变的,加上父母硬逼着孩子变得外向,反而无形中伤害了孩子,让孩子变得更自卑、更内向。在这样的基础上,也不要时常的给孩子贴“内向标签”。请给孩子一些的时间,静待花开。
作为家长的我们接纳,允许孩子内向。一个孩子一个性格,我们要从内心里接纳孩子的内向的因素,不对孩子表现出嫌弃他性格的样子,更不要说打击孩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