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部分的母亲是不会强迫爸爸去带娃的,她们更多的是用体贴和温暖,考虑到丈夫的不易,因此很多宝妈愿意舍弃工作、日夜操劳工作,甚至为了不影响老公第二天工作,选择和娃睡在一起。
但这样的爱和体贴并没有换来宝爸的反思,对于大部分男人而言,他们即使在休息的时候,对孩子和家庭也是漠不关心,于是便有了“丧偶式育儿”的出现。
虽然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忙着“躲清闲”,但老了之后却“花样百出”,在孩子面前“摆架子”,尽管没有尽到抚养孩子的义务,却要求子女为自己养老。
被孩子嫌弃的爸爸长啥样?年轻忙着“躲清闲”,养老“摆架子”1)年轻时爸爸忙着“躲清闲”,对娃不上心,对家庭不闻不问
朋友小康每当提到父亲时,脸上就会写着愁容,爸爸年轻时脾气很暴躁,还有酗酒的习惯,每次喝多了的时候,就会对她和母亲破口大骂,甚至出手伤人,这样的日子让小康很想逃避。
当她到了18岁之后,果断离开了家,选择一人生活直到现在,有人问她为何不回家时,小康默默地回答道:“年轻时他是各种忙,只有喝醉了才回家,对我不管不顾,对妈妈不闻不问,我已经不想再见到他了。”
虽然小康算是一个特例,但对于很多父亲而言,都存在这种状态,年轻的时候以各种理由“逃避”家务和看娃,生怕家庭“拖累”自己。
2)到了晚年各种“作”,不仅“摆架子”,还炫耀“养娃成就”
相信很多人看过《都挺好》这部剧,里面的苏大强是个典型,年轻时很少管教孩子和家庭,到老了就开始各种“作”,不仅摆出父亲的架子,还时不时炫耀自己的“养娃成就”。
虽然电视剧的结局很圆满,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亲多半会被子女嫌弃,当他们需要养老时,更多孩子会选择离开,毕竟谁也不想在悲伤的原生家庭里周旋。
可是回头想想,凡事皆有因果,倘若这些父亲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又怎会迎来一个凄凉的晚年?
做父亲等于第二次降生,这样的机会怎能错过?回来吧,孩子需要你国内外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以及未来的婚姻幸福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倘若父亲的参与度很高,那孩子成人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做父亲等于第二次降生,对于这样的机会,爸爸又怎能错过,但如何能成为一名好父亲呢?可以听听鲁迅的意见。
1)父亲对于子女,本该是竭尽全力地教育,完全的解放
鲁迅先生认为,父亲对于子女的教育,应该是理解和支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研究他们,做他们的大树。
接下来便是指导,让他们养成有耐力的体力,纯洁且高尚的道德,在世界这个游泳池中,既能自由畅游,又不会随波逐流,不被水所淹没。
那什么是完全的解放呢?既然子女和父母是相互独立的,那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也要给予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完完全全属于自己。
2)父亲要自己背负着重担,将孩子们放到宽阔的光明中,幸福度日
很多父母会说,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我们这么辛苦的工作,不都是为了你吗?听到这样的话,很多孩子选择了无条件遵守,为什么呢?只因血浓于水,“孝道”最大。
但要越过旧思想的围墙,挣脱旧观念的束缚,父亲要勇于觉醒,为子女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自己扛起重担,挡住闸门,将孩子们放到光明当中,享受幸福时光。
3)父亲对孩子,唯独有爱是真的
对于独生子女而言,很多父亲不愿子女离家太远,这样孩子就无法得到解放,他们也很难拥有自己的思想,这不是一个悲剧吗?
父亲对子女的爱,应该是年轻时陪伴,长大后放手,到老后随缘,如果只是沉迷于旧观念中,就很难看见阳光,挣脱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