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银川7月28日电 题:“陪诊师”悄然兴起 让“孤独就诊”者不再孤独
中新社记者 于晶
医院太大像迷宫、科室太多不好找、设备智能太复杂……“独自看病难”成为很多老年人的难题,于是“陪诊师”行业应运而生。7月28日,记者在宁夏银川市采访了“陪诊师”行业从业人员,了解这一悄然兴起的新兴行业。
26岁的李可已经从事“陪诊师”工作两年多,挂号、问诊、检查、取药、代交费、打印病历,李可的工作就是陪同患者穿越“医疗迷宫”,帮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好相关手续,顺利看病就医。
“您这个病要饮食清淡,保证睡眠充足。药是一天两次、每次两粒。您记好了!”虽然每种药的用法用量包装盒上都有标记,但李可还是忍不住把医嘱向患者张阿姨重复一遍,像在叮嘱自己的家人一样。实际上,他们今早才刚刚见面。
“子女在外地,小毛病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可对医院又不熟悉,孩子给我叫了陪诊服务,确实很方便我们老年人。”张阿姨笑着说。
“老年人对于手机预约、挂号等流程不是很熟悉,往往费时比较久。而专业的陪诊服务解决了这一问题,让老年患者可以少跑几趟。”每天辗转于不同医院,李可对于老年人“独自看病难”的问题深有体会。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陪诊服务”由于其便捷化、高效化的特点逐渐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在就医过程中有人为患者“导航”,可以解决相当多的实际问题。
而在李可看来,“陪诊师”除了完成代取报告、邮寄病例、代预约等“跑腿”工作外,还承担着患者“临时家人”的角色。很多老年人的家人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法陪伴在老人身边,当身体的痛苦与精神的孤独同时袭来,即便是年轻人也难以直面。“陪诊师”临时代替家人陪同患者看病,不仅能提高就诊效率,帮助病人尽快缓解病痛,更能给予病人一份温暖的陪伴。
此外,在畅通医患交流渠道、协调双方关系、化解误会与矛盾方面,“陪诊服务”也有独特优势。宁夏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某种程度上说,“陪诊师”是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桥梁,“陪诊师”可以起到开导、劝慰患者及其家属的作用。一个合格的“陪诊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法律知识,了解医院的地理环境、看病流程、医保政策等,同时还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陪诊服务。高质量的“陪诊师”有望成为医疗体系的良性补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2.8亿人,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1亿人。而独居和空巢老人达1.18亿、独居青年超7700万,陪诊需求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需要陪伴看病的不只有老年人,漂泊在外的独居年轻人、需要产检的孕妇、就医‘小白’,这些都可能成为我们服务的对象。”对于职业前景,李可非常看好。
陪诊服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产生,如何提高职业群体质量与服务形式,如何专业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让消费者放心、让就医过程更有温度,是陪诊行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幸福感很强”是李可对这份工作的评价。李可说,“陪诊师”越来越被大众认可,看到患者就诊更加安心舒适,自己也非常开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