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幽门螺杆菌怕什么药?医生"一句话"让你不走弯路,坚持2周就行

由 申屠仲舒 发布于 健康

昨天表妹来小九家吃饭,聊到单位里有同事感染幽门螺杆菌时,她放下了筷子,盯着我问:"听说这个菌会传染,而且还会致癌,真有这么恐怖?"

看着她疑惑又惊恐的表情,小九不得不开启"餐桌授课"模式,相信不少人也有同样的疑惑,今天就来好好科普一番。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有着特殊螺旋结构和多条小尾巴的微厌氧菌,能灵活穿过胃黏膜表面,主要寄居在胃内,是唯一能活在胃里的微生物,也见于唾液、粪便等

它于1982年被发现,目前已感染全球44亿人,发展中国家感染率更高,以我国为例,感染人数高达7.68亿,约占50%[1]。

为何感染风险这么高?

主要因为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口—口传播,咱中国人不仅喜欢共餐,通吃一碗菜,还格外热情好客,菜夹来夹去,要是其中有人感染,其他人中招的几率就很大。

除了一起吃饭,也能通过接吻、口对口喂小孩等唾液传播感染。

此外,含有幽门螺杆菌的粪便若污染了水源,健康人又不小心饮用,也可能以粪—口方式传播

现在的人之所以谈"幽门螺杆菌"色变,与幽门螺杆菌可能导致胃癌或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早在1994年,它就被WHO和IARC确定为Ⅰ类致癌因子。有了权威机构的"认证",幽门螺杆菌更成为众矢之的。

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很普遍,但因此得癌的人却并不多。

相关研究更是表明,多数感染者无症状或无并发症,而在有症状的感染者中,胃恶性肿瘤约占1%。

胃癌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包括遗传、饮食、病毒感染等,幽门螺杆菌并非主犯。

因此,不必听到幽门螺杆菌就很恐慌,别自己吓自己。

虽说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就会得胃癌,但Hp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险性较无Hp感染者高6倍[2],并且幽门螺杆菌还会引发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产生肚子不舒服等症状,不少感染者还是心存忌惮。

那有必要杀菌吗?

这个问题医学界各专家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

根除Hp可以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也能使约80%早期胃淋巴瘤获得缓解[3]。

但也有观点认为彻底根除会造成体内菌群失衡,并且会提高某些人群的反流性食管炎和过敏发生率。加上根除使用的药物往往有多种抗生素参与,一旦滥用容易产生耐药菌,多次根除更损害身体健康,花费也不少,负担较重。

所以,目前专家提倡不要盲目杀菌,应依照根除指征,对获益更大者进行治疗。

· 强烈推荐根除:

√消化性溃疡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 推荐根除: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胃黏膜萎缩、糜烂

√胃癌、胃癌后

√胃大部切除术后

√有胃癌家族史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不明原因的血液病

√计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在根除方案上,医生总结了一句话:目前仅推荐 "四联方案",即PPI 剂 2种抗菌药物,一般需坚持服用14天。

PPI,常用药有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艾普拉唑;

铋剂,常用药有枸橼酸铋钾、体果胶铋;

2种抗菌药,包括阿莫西林、环素、喃唑酮、拉霉素、硝唑、氧氟沙星。

值得注意的是,治疗胃溃疡时,在四联方案的基础上,还会辅以黏膜修复剂,联合提高根除效果。

这是因为胃黏膜能对胃壁进行保护,若黏膜出现损伤,会引发一系列胃部问题,同时胃溃疡的黏膜修复质量也影响溃疡复发率。

因此,可搭配对黏膜具有修复作用的康复新液联合治疗。如奥美拉唑 甲硝唑 阿莫西林 枸橼酸铋钾与康复新液的联合,具有改善炎症、提高免疫的作用,可降低溃疡复发率的效果。

前文提到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有口-口、粪-口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就到做到:

· 饭前便后勤洗手

· 外出聚餐用公筷

· 餐具要清洁消毒后才使用

· 不嘴对嘴喂小孩

· 不喝生水

· 牙刷每3个月换一次,杯具脸盆等洗漱用品不与他人共用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正确看待幽门螺杆菌,当出现上腹疼痛、早饱、腹胀、恶心呕吐、口臭等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症状时,应尽早去医院检查,不必害怕恐慌,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幽门螺杆菌找上门!

#健康科普排位赛##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 徐三平.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J]. 临床内科杂志, 2018, 035(012):807-808.

2. 萧树东.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J]. 华人消化杂志, 1998, 17(S2):4-4.

3. 吕农华. 幽门螺杆菌感染亟需治疗[J]. 医药食疗保健, 2018, 000(001):P.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