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举(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每个大城市的医院,特别是肿瘤医院附近,都有着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虚弱的病人与困顿的家属。他们舟车劳顿而来,治疗往往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家属与病人会在周边找小旅馆或者条件简陋的出租房住下,普通人的一日三餐对病人与家属来说是一个难题。
普通人去餐馆、外卖都可以解决一顿,但病人却不行,病人要营养、有忌口、要松软流质,做化疗的病人没有胃口,家属还要想办法做些花样,有些病人还要熬药,这就的自己开火,而家属为了省下每一块救命钱,也舍不得进餐馆、叫外卖。
但是,旅馆无法提供自己做饭的条件,甚至很多出租房都没有这个条件。病人与家属需要有一方空间,来炒几个可口的炒,或者熬制流质浓汤。他们的诉求很简单,有灶台、锅、米面油和调料,能做家常营养餐,能给病人熬中药,最重要的是,要足够便宜。
市场经济的好处就在于,它会细致入微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抗癌共享厨房应运而生,切实解决了抗癌家属的难题。
图/浙江丽水市民医院附近,沈香㜭开了一间共享厨房,病人家属可免费做饭
比如,河南郑州的张广兵共享厨房,位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和河南省胸科医院之间,相隔一个路口还有河南省人民医院。这个小店面积不大,但厨房用具、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俱全,365天不打烊,专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做饭场地,花费5元钱就能炒几个菜,花费10元还能炖一锅汤。通过这家小店,不少病人特殊的饮食需求得到了便捷实惠的满足。在抗癌共享厨房里,每天在这里碰面的病人和家属还能获得一份相互之间的安慰。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温情所在。
不过,市场也自有其客观规律,这家小店的生意很好,每天顾客盈门,但一年到头盈利却仅有1000多元,最难的时候濒临关闭。盈利难,坚持难,这是这类小店面临的共同挑战。
这些共享厨房在医院附近,而大医院往往在城市核心地段,房租较高。此外,小店的大米、鸡蛋、挂面、油、燃气等消耗很大。这些小店还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峰值与低谷差异大,中饭、晚饭时段,会涌入100多个家属,除了需要较多的场地,灶台、电磁炉等设备,这些设备经过高频、高强度使用,折旧很快。但与此同时,抗癌厨房收费很低,也无法高得起来,毕竟病人和家属的经济压力已经非常大了。所以,这类小店的运营压力很大,生存不易。
这些基于市场的问题,单靠市场本身,是无法解决的。不过,在中国市场经济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经济本身的概念也在发展,市场并不仅仅是关注利润,也会关注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相关公众利益。
从2021年5月起,八个省市的文明办、网信办等政府机构,联合14省媒体、联合网商银行,共同筹办公益小店联盟,对于自发做公益的街边小店,从成本分担、设备更新、店面改造等切实痛点出发, 让小店做好事没有后顾之忧。目前,该公益项目目前已经帮扶超过1000家公益小店,惠及的群体超过 10万人。抗癌共享厨房,也是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关注点之一。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家抗癌共享厨房加入联盟,获得了公益金、设备升级、免费油粮食米面等支持举措。
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最近公益小店联盟还联动餐饮品牌稻状元、大米供应链企业益海嘉里、菜鸟物流等公益伙伴,共同为全国4家抗癌共享厨房捐赠大米。前文提到的张广兵,就收到了1.25吨公益大米,他算了算,能让癌症家属们用上两三个月。
图/郑州抗癌共享厨房,张广兵和他的2位小伙伴刚卸完公益大米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区附近的小店,本身就有是公益很好的发力点。做熟客生意的小店还会为居民提供一些服务,比如有时候借一点东西,看一下小孩。疫情之下,小店也承担起了最后100米的物资管道作用。位于街边的小店,也会自发地为老年人、环卫工提供帮助。围绕小店,自发构建起丰富的、多种类、多层次的社会连接。这些丰富的社会关系、社会连接,是很好的公益触角,让社会力量可以触碰到社区中需要帮助的人。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公益小店模式,利用了小店本身的固定投入,比如抗癌共享厨房的店面、设备对于公益而言,避免了自己从头搭建,可以降低开支、节省成本。另一方面,公益小店参加小店联盟,能获得一笔公益金,可用于贴补公益支出,进而减少做公益的后顾之忧。这是小店、社会的双赢。
出于朴素的善意,小店店主们帮助了社区里的大家,但他们自身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现实压力与难题。如果只是一个店一个人的坚持,这份善意能存续多久,能流动得多远,是要打个问号的。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模式的出现,某种程度上跑通了一条公益链——小店自发做公益,小店联盟助其分担公益成本,并集结更多爱心企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支持公益小店,让店主们做好事更有底气与安全感。
正如2020年度《感动中国》给“1元抗癌厨房”万佐成和熊庚香的颁奖词中所言:“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不能让抱薪者冻毙于风雪,期待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众人拾柴,温暖这些小店的店主,让他们继续前行,让爱心传递,温暖更多的人。
本文源自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