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患有口吃的人群数量约为1300万,仅次于听力障碍人数,仅有半数人的口吃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正。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口吃的出现都会打破他们原本平静美好的生活,就像一颗石子落入水中激起的层层涟漪。
我们就拿儿童口吃来说明,虽然很多证据表明成人口吃大多与心理障碍有关,但导致儿童口吃的主要原因还是先天的生理异常。当新生儿检查结果显示宝宝的某项功能有所缺陷时,家长就已经陷入慌张不安的境地了。虽然目前看不出孩子未来会有什么问题,但也难免忧心忡忡。
等到孩子会说话后,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期盼出口成章能出现在孩子身上。天有不测风云,本来应该是语言学习正常现象的暂时性口吃,居然演变成了顽固性口吃,这可急坏了家长。这时,家长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孩子的语言发育甚至是其他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淡定派家长认为,孩子的结巴肯定就是暂时的,“他奶奶说我小时候也磕巴,等上小学自然就好了。”“我看过一些语言方面的文章,上边说孩子在学说话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问题啦,像什么口吃、说话不清、发音不准什么的,过段时间就能好了,没啥可闹心的!”
激进派家长则刚好相反,他们觉得孩子的事没小事,却惶惶不知所措,紧忙四处求助,寻找能治疗口吃问题的地方。找了好几家机构,但哪家效果都不好。折腾了一番后,孩子的口吃没治好,时间也耽误了,宝贝还对语言矫正产生了厌恶心理。
假如是你,你会是哪一派?如果是小编我的话,小编哪边都不站队,因为两方的做法都很有问题。淡定派家长过于轻视口吃,激进派家长则是典型的行动快于思考。我们这就一点点地来剖析,他们哪里做错了?
首先说,儿童口吃是否为暂时性的,一般家长是无法通过日常观察看出来的,只能通过“半年定理”来判断,即任一语言问题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则可初步断定为语言障碍。这只是普通人判断语言问题的比较简单的方法,具体情况还要到医院做全面检查,听从一生定夺。
在这里,小编不得不批评一下网络上的一些文章。有的文章做着凭借自己短短四五年的育儿年限就敢写出所谓的“育儿宝典”,我们具有十几年经验的矫正师在面对一些问题时都不敢下肯定的结论,请问那些作者哪里来的自信呢?很多网络写手并没有自家孩子患口吃的经历,只是凭着道听途说胡乱编写文章而已,不足为信。
其次,家长在遇到孩子口吃时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孩子出现问题,父母肯定着急和心疼,但这种情绪并不能成为家长“好心办坏事”的理由。家长一定要先对口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后,才能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是正确的。
家长在了解口吃是一种语言失调问题后,一定会知道这个问题是经不起拖延的,同时对语言矫正师有很高的要求,万一弄巧成拙,孩子对语言机构产生厌烦心理就十分麻烦了。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机构,关于这点大家可以在小编以往的文章中找到哦。
总的来说,面对孩子的口吃问题,家长要采取比较中庸的态度,既不能因为轻视口吃而过于淡定,也不能把口吃视为洪水猛兽而太过激进。面对口吃,了解是根本,就诊是基础,矫正是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