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的一个演讲引起了广泛热议。
在演讲中,她谈到父母对教育的普遍焦虑。孩子们虽然外在条件优秀,却渐渐成为一个“空心人”。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
所谓“空心人”,是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人。
据北京大学一位学者的研究分析,以北京大学为例,40%的学生为“空心人”。
对此,刘瑜说,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甚至说,自己女儿以后开个奶茶店或者煎饼店就好了。
此言一出,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最强烈感受就是:刘瑜是清华教授,您的女儿都赢在了起跑线了,还说什么要势不可挡成为普通人?
还有人说:刘教授真是“何不食肉糜”啊!
“何不食肉糜”是一个典故。晋惠帝时闹灾荒,灾民饥肠辘辘,无充饥之物。晋惠帝问,为何不吃肉糜啊?
这个千年笑话为什么会被网友贴在 “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身上呢?
你能接受孩子势不可挡成为一个普通人吗?
为此,楚天交通广播心理沙龙《小宁心时间》连线武汉忠德心理医院院长助理、心理咨询师董非,在节目中就此探讨。
董非谈到,因为家庭、学校、社会等原因,让“成功”变成了代际传承的文化符号。很多人在体验平凡和普通时,会把无力感、被忽略、不被重视的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成功、不平凡。孩子无形之中成了父母试图解除焦虑情绪的工具,被视作了一个容器。
董非认为刘瑜教授实际上说出了一个人生真相,人群中99%的人有99%的可能性将过完平凡、普通的一生。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我们最重要的功课是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瑞典心理学家:荣格
董非老师总结人生中的三次成长:
第一次成长在于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父母是平凡普通的;
第二次成长在于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平凡普通的;
第三次成长在于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平凡普通的。
当我们能够接受、耐受这些平凡,我们才能不平凡,并在有限的条件下去发展自己。
嘉宾介绍
嘉宾:董非 武汉忠德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性学会性心理与性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武汉荣格发展小组核心成员,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受训分析师。
《小宁心时间》是楚天交通广播打造的心理沙龙节目,涉及家庭、生活、感情、亲子等方面。为听众和粉丝搭建一起交流,学习心理成长的空间。
主持人:小宁
播出时间:
每周六、周日19:30-20:30
感谢关注
小宁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