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年轻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胎教、早教等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按理说,教育无论在哪个阶层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一提到孩子的学习,流露出来的并不是开心快乐和满足,而是深深的叹息和无奈呢?
“没有办法呀!”
“大家都在学呀!”
“不能输在起跑线呀!”
“现在的孩子真累呀!家长也累!”
是不是很熟悉!
在这场重视教育的马拉松中,更多反映的不是我们对教育的真正理解,而是盲目从众心理给我们带来的无穷焦虑。提前学,超前学等现象遍布大江南北。在这样的浪潮中,又有多少孩子和家庭能够成功上岸?又有多少被淹没在了汹涌的波涛中呢?
为此,我们先来看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长呈现出了哪些焦虑?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焦虑表现及应对建议1、焦虑型父母
这一类父母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没有明确的主见。因为主见不明确,所以容易跟风,看见人家在做什么就跟什么,这一类父母注定了会在焦虑的道路上越走越失望。
这一类父母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来自家庭教育。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失无疑成为妈妈焦虑的核心。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爸爸和妈妈在孩子教育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有些事情妈妈来做更好,有些爸爸做会起到更好的成效,有些则需要爸爸妈妈同时进行。
从理论角度,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又有多少父母会重视家庭教育的质量?用心的父母必然都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爸爸的缺失,让妈妈在教育中既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又要扮演母亲的角色。而在我们中的大部分女性,同时也是职业女性,除了家庭教育,也有自己的职场追求和人生理想,那么我们又如何来平衡自己的精力分配,调整自己的心态呢?这无疑对女性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应对建议一
如果您刚好不幸,位列其中,首先第一步就是告诉自己冷静下来,越是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越不要着急,心情和心态比什么都重要。接下来,可以找一个舒适的环境,如咖啡厅,户外散步等适合你俩的环境来一次深度的交流,交流内容的核心是找到孩子教育的核心和目标,然后在具体执行问题上如何分配好你们的时间和精力。列出你想要的理想状态清单,让所有的短期和长期目标都能清晰的量化可见。
有了爸爸的配合和支持,就可以明确你们家庭的教育目标,在遇见问题的时候,还可以互相商量,互相探讨。我相信可以从一定程度缓解妈妈们的焦虑。
应对建议二
但有些妈妈会说,我家的爸爸完全食古不化,油盐不进,工作就是忙忙忙,没时间,依靠他还不如自己来,那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没有更好的办法,既来之则安之,首先,仍然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这样的事实。然后,再提高自己对孩子教育的认知和理解,找到孩子教育的目标,那么你也许会发现对孩子的教育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盲目,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旁人所影响。
2、观望型父母
这一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一定自己的理解,但面对大环境呈现出的无奈又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对某些问题会表现出犹豫不决,迷茫的现象。
例如:到底该不该送孩子去参加奥数班?
到底是读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
应对建议
这类父母当务之急得赶紧树立或理清孩子教育的长远目标,问问到底希望孩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你们家庭来说,你觉得教育到底是什么?有了愿景目标,你才能在孩子每个重要的节点作出正确的计划和安排,也可以从一定程度缓解焦虑。
3、佛系型父母
这一类父母在我们周围也许不算太多。这类父母通常容易呈现出两种极端:一类是很有主见的父母;另一类是自以为有主见的父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第二类看似明白,实则会对孩子教育问题造成很大影响的父母。令人惊讶的是,这类人群在知识分子家庭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崇尚快乐教育,让孩子自由发展。目标是好的,也许是生在教育圈子,所以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比较有信心,但往往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后悔不已。例如:小升初或者中考没有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亲子关系紧张等。
应对建议
这一类的父母大多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我们会经常听到讨论的声音如:“我们小时候不就是这样过来的?’”等等。这类父母知道不能盲目跟风,也知道教育的意义和本质在哪里,也知道教育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
但我们不能想当然,教育的意义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变化,但本质万变不离其中,建议这样的父母应该多了解当下的局势,如今的社会和70、80后那个时候真的不一样了,虽然我们可以作出不同的反应,但是一定要了解局势,这是第一步,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接下来第二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
最后,我们来谈谈第一类有主见的父母,这一类父母同样大多都拥有高学历,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理想,懂得生活的意义。他们会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们才游刃有余,不焦虑。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学习,从而帮助我们减轻焦虑:
1、认清教育的本质,树立自己的教育观。我们每个人对教育的认知和目标都不一样,请找准你的目标。如果不满意,就请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因为我们无法做出超出自己认知以外的决定。
2、爱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人才,就看家长如何培养。首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发掘孩子的优势,同时能看到短板。不要先入为主,不要把大人未完成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向苹果树要香蕉,也不应该因为自己喜欢牡丹,而扭曲或放弃青松的成才。
3、给孩子匹配的教育,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向。不盲目、不从众、不跟风。当你充分了解自己孩子以后,就能给他匹配的教育。例如:孩子有音乐的天赋,就可以给孩子这方面更多的培养。如果能早日发现孩子专注力不够,那么就可以早日帮助孩子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专注力的问题会影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所有这些的前提都是你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和能够给予匹配的教育。
4、有稳定的心态和情绪,不焦虑。当你做到了前面三点,你就会拥有一颗平常心。遇到问题,可以很好的学习并解决,不焦虑,也能收获好的亲子关系。
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独立的能力,包含独立思考和独立处世的能力。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醒、鼓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存在成功的潜力。请家长们认清这个事实,适合别人家孩子的不一定适合你家孩子,关键是要用爱的包容心去认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发现很多被你忽略掉的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家长需要提供的是环境。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适合孩子的土壤环境。比如,你发现你家孩子有绘画天分,那么请毫不犹豫的给他们找一位专业的老师,开发这方面的潜力;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是视觉型为主,那么就不要勉强他以听觉为主。如果你的孩子确实在学习上不擅长,那么他一定有其他的优势等待被开发。
如果你的孩子不适合在高强压的重点学校重点班学习,你就不要非要为了你的面子而毁了孩子的快乐成长,得不偿失。
谁说普通学校的孩子就不能成才,评价标准就是你对成才的定义,是成绩分数高?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稳定的工作?还是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适应力强能够勇敢面对并战胜人生中的低谷?我想每一个家长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内省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掘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多元理论的发展让我们看到社会对人才的定位,也成为每位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什么样的?
请家长们认清一个事实,你所有的焦虑其实都来源于自己的认知。只有纠正和提升认知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焦虑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