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以气血为根本,那么你做对了吗

中医养生最多提到的就是补“气血”,人体只有五脏六腑,躯干四肢这些形体还不够,还需要有一些专门的物质来营养、激发这些脏腑的功能。这些物质,就是“气”和“血”。 血的概念比较好理解,主要是指在血管中运行不息,流动不止的血液。 血主要的作用在于为全身提供营养。

气究竟是怎样的物质呢?我们知道五脏六腑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器官。但一个活着的人,与一个死去的人,体内的脏腑实体其实并没有根本的不同。那么生与死的关键在哪里呢?

人都是以气血为根本,那么你做对了吗

用生活中煮饭的例子,可以很清楚地说明脏腑与气之间的关系。我们把米洗好,水加好,放在锅里,过上3天的时间,米也不会熟。但如果在锅下架起火来煮,那么半小时后,一锅米饭就可以吃了。米还是当初的米,水也还是当初的水,一个冷冰冰无法充饥,一个香喷喷令人垂涎,关键就在于有没有火。对人体而言,气的作用就像这锅底的火。人体正是由于这一份“气”的存在,才使得脏腑运转起来,才使得生命真正成为生命。具体来讲,由于肺脏有气,肺才可以主持呼吸运动;心脏有气,心才可以保持神明不乱;脾脏有气,脾才可以主持胃肠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肝脏有气,肝才可以疏理气机让气的运行畅通;肾脏有气,肾才可以主持水液的正常代谢。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如此看来,确实还是有道理的。中医基础理论把气的作用归纳为推动、温煦、防御和固摄四大方面,可见气对于人体之重要。

“血从何而来”?《黄帝内经》这样讲: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简单翻译过来:血的最初原料是食物,食物进入脾胃加工厂进行制造,变成“精微物质”,然后在五脏六腑的合力努力下,化为血。血虚的人需要补血,因为体内的血不足了,无法濡养身体,出现以下血虚的症状: 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爪甲色淡。头昏眼花、失眠多梦、健忘、经期血量少色淡、舌质淡舌苔白、脉细无力。

人都是以气血为根本,那么你做对了吗

那么如何补养气血呢?要抓两个关键点:

一:食物要经过脾胃运化第一关,才能化生为血,补血需要考虑健脾;

二:气血是联合行动的,补血需要气的推动,《医宗必读》里讲:“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

所以临床上补气和补血一般会同时运用!你明白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924 字。

转载请注明: 人都是以气血为根本,那么你做对了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