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心思每个人都有在小别离里面,英子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磊磊的到来,英子的妈妈有了危机感,因为英子这个时候再也没有办法保持全年级第一,她开始逼迫女儿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最后让女儿有了心理抑郁症。
我觉得在另一部电视剧里,一位老师说得非常对:
你的孩子能考一百分,是因为你孩子的能力只到这一百分,那个孩子能考一百分,是这个试卷只有一百分。
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有很多人非常聪明,又有很多人显得相对愚笨,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接受孩子的个别差异性别,逼迫孩子做其他家里的孩子!
影响孩子个体差异性的因素是哪些?
1.遗传
其实大部分孩子的智力是遗传自己父母,从遗传学的角度说,男孩子遗传的是母亲的智商,女孩子遗传的是父亲的智商。
所以说我们的智商有多高,对孩子的影响也必定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的父母对孩子的智商影响也不同,既然我们比不上别人的父母,为什么我们又让自己的孩子比上别的孩子呢?
2.学校的教育环境
当你把一个孩子放在a班,这个孩子的成绩必然会提高,因为他会受身旁的环境所影响,跟着一起学习,可是当这个孩子来到了F班,他必然也会变成一个爱玩的孩子,不同的教育环境自然对孩子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但这样的影响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相反有些孩子他在a班却有着F班的成绩,有些孩子在F班却有着a班的成绩,这样的反向影响同样是存在的,所以这样的教育影响,你并不知道它真正作用到孩子身上是对还是错。
3.社会环境
同时社会环境也会影响着孩子,孩子是最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的,是因为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接触的东西都枯燥无味,而社会环境带给他的东西都是比较新鲜的,每个孩子都有比较新鲜的心理,他们的心理是比较容易动摇的,一旦动摇他们就容易被社会环境所影响。
所谓的社会环境,它不仅仅是包括我们身处的社会,还有我们身处的家庭,除了学校环境以外的所有的环境都叫做社会环境。
或许考虑从孩子的性格为孩子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他的学习计划。
1.智商高,但耐力不够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首先要从他的心理出发,这样的孩子他是自认为自己很聪明的,所以他对于学习的东西并没有拿出十二分的热情,相反他觉得正是因为自己聪明,可以轻轻松松的把知识掌握到自己手里,所以他更多的精力是花在其他方面。
如果他有了这样的心理就要及时地给他纠正,培养孩子的耐力,这个时候并不是强迫孩子去学习,而是给孩子有规律的学习,让他的人生变得自律起来。
这一类的孩子非常聪明,他们的聪明不仅仅是在学习上,还在生活各个方面,所以他们学好容易学坏更容易,对于这类的孩子,
我们对他的生活一定要规划的比较好,不要过多的注重成绩,生活的习惯会让他们有一个自律的人生,他们的成绩就能够保持的很好。
2.中等一般,但是非常努力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生活当中比比皆是,很多孩子基本上都是属于这样的孩子,他们智商不算很高,也不算很低,但是他们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付出相应的努力,甚至在这个过程当中吃得了非常多的苦。
对于这样的孩子千万不要给他成绩上的心理压力,因为他的成绩已经固定在那里了,他的最高智商已经报表了,他没有办法再往前突破了,
这个时候我们要给孩子最好的鼓励,就是让他保持这样学习的态度,继续学习,保持这样的努力,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
这样的孩子只要你不给他心理上造成压力,基本上他都能够考上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大学,完成好自己的学业,但是你的心里要做好准备,他不可能考上一个非常顶级的一本大学。
3.比较笨,但是会努力的孩子
对于这一类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十分渴望自己获得成功的。他们这样的渴望最多的是来源于父母的期望,可是他们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突破自己的极限,
对于这类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的更多的是鼓励而不是打压而不是讽刺,因为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向前。
一个会努力的孩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孩子了,对这样的孩子不要给他太高的期望,给他一个他能够完成的目标,一步一步引诱他往上,若是他没有办法达到一个非常好的目标,当他达成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目标时,也要给予他相应的鼓励。
这一类的孩子是最脆弱的,他们受不了太过重的打击,一旦太过重的打击,就会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放弃努力,在学习上就喜欢,得过且过,爱咋滴就咋滴。
4.特殊智力的孩子
这部分的孩子在人群占比中是最小的,可这部分的孩子需要的关怀需要的精力却是最大的,他们和正常的孩子也许有着些许不同,所以对于父母我们从心理上的看待也要不同。
这个时候对孩子的培养更多于偏向生活,让他们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让他们学会在社会上生存,这些生活技能能够让他们在这个社会上行走,这样对这个孩子的帮助才是最大的,同时对这个孩子的心理帮助也是最大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带给我们的天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孩子的特殊而忽略了孩子,总是把自己的目光放在其他孩子身上,或者放在他人身上,这样的忽视会让这些孩子变得更加暴躁,因为这些孩子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怀。
孩子与孩子之间是存在着巨大差异性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这些差异性,从心理,从生活去改变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选择一条合适且有帮助他的道路。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