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网导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的做法,都自以为是对孩子的保护,避免孩子受伤,却不知道,很多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已经造成了伤害。你费心劳神用条条框框将孩子调教成一个妈妈口里的“乖孩子”,但却不知道,你让孩子的人生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怎么教孩子,不重要,先做好自己才最重要。
今天给大家列举出来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常犯的12个坏习惯,看看你有没有这些问题!
给孩子花钱大手大脚
现在家庭的生活品质提升了,爸妈就会尽全力满足孩子的需要,这就让很多的小孩子们都养成不懂得节约、挥霍的坏习惯,养成攀比、讲排场的心理。家长以为这是爱孩子,可这却可能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回报和付出、没有良好的理财意识。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拒绝浪费的习惯。
家长如何做:爱孩子不是给他昂贵的,而是给他合适的。从小教会孩子理财,懂得感恩和回报,明白节俭的道理,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自己也要注意节约,该花钱的时候不含糊,但是遇到不该花钱的情况就要跟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该花钱,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孩子明白即使不缺钱,金钱也应该用之有道。
没有礼貌
孩子对人没礼貌的时候,看起来真的不讨喜。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在学业、事业上,没有礼貌都会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家长如何做:审视自身言行,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言传身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潜移默化,虽然我们要求孩子出去要有礼貌,跟长辈说话要有从分寸,不打断别人说话等等。我们是不是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到请字当头……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懂礼用礼的环境:别人给予你东西的时候,要说一句“谢谢”。这种温馨的话语和文明的习惯,会在家人营造出一份和谐的气氛。孩子有了这样的熏陶,自然就会懂礼貌。
只会让宝宝玩电脑,看电视
很多成人节目并不适合孩子,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认知,且长期看电视对孩子的发育不利。与看电视相类似,电脑辐射、强烈视觉和听觉剌激也都会伤害宝宝,也容易造成颈椎等骨骼发育问题。
家长如何做:给孩子看节目或者玩电脑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内容健康,且小孩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也要严格规定。最好用亲子游戏来代替。低龄的幼儿还是不要看电视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习更多的东西,唯有更多的陪伴和互动。电视如此,ipad,手机也是如此,不要过早丢给孩子这些冰冷的科技化产品,他们更需要的是感受身体的温度和情感的流动。
喜欢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较
家长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来作比较,是源于一种盲从的心理,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记忆和评判:一些家长在这种心态下就会用“放大镜”去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去看自己孩子的缺点。于是就产生了“别人家孩子”更优秀的想法,家长把这一思想不断强加给孩子后,带来的并不是激励而是愤怒、委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我不够优秀“的心理暗示,甚至没有信心,自卑。
家长如何做:不要用别人孩子的标准衡量自己孩子,让孩子顺其自然发展,只要没出现滞后、迟缓的情形,就不要过于担心。在孩子的内心深处,都真心希望自己的成长是能被父母看见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是如钻石一般的存在。父母需要放下对孩子的“苛求”,放下那些无谓的比较,没有哪个生命比另一个生命更优秀。
过于爰护孩子
心疼孩子,什么也不让他做,但这样实际是剥夺了孩子的动手机会,让他没有学习机会,得不到锻炼,孩子就很难学会照顾自己的技能,同时出现依赖思想,变成一个“懒惰”的小孩,将来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一个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是很难融入到现在的社会中去,他们无法处理好各类人际关系,从而会形成了孤僻,依赖的性格,甚至自私自利。
家长如何做: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给他分配一些事情/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也让他学会该有的能力。孩子动手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要想改掉过度保护,家长就得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对什么都管着,怕孩子出“问题”,父母应该满足孩子做事的要求,鼓励孩子自已动手去做,并且相信孩子能够独立完成,在孩子动手的过程中,父母不要因孩子动手太慢而剥夺孩子取而代之。
当着孩子,宣泄你的各种不满
多年养成的习惯、工作生活的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都会让家长变得焦虑,各种负面信息一掺杂,就很容易脱口而出,传递给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也让他慢慢学会挑别人的毛病,而不能审视自身错误,学会错误的处理事情的方式。孩子除了会更多模仿家长的语言,也变得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外。而且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更有可能变得逆反,从而走上人生不良性格形成的不归路。
家长如何做:家长首先要用正面的思想填满自己,不断磨练意志力和耐心,冷静看待孩子的问题,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再用积极的言语去做正面的建设,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多尝试,多努力,多思考。用公正的态度向孩子诉说,告诉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尽量试着给孩子更积极的印象。
说谎
孩子会觉得说谎不是错,他很可能也会学着说谎。同时,他可能也会对大人的做法感到奇怪和不解,而产生认识偏差。也许是家长意识到自己做错事情,为了维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绝对权威”,家长有时候会选择对孩子撒谎,隐瞒事情的真相。往往是因为父母的隐瞒,最后让孩子知道真相,他们就会变得对父母更加不信任。
家长如何做: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诺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无论孩子在不在场,都争取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没有时间观念,办事拖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一开始就没有以身作则、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长大成人一次性得到纠正,谈何容易。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每天都去的比较晚,或者掐着时间点到达,总是形色匆匆、步履急促,让孩子快、快点。容易让孩子没有时间观,对不守时、迟到之类的不良事件没有正确认识,日后就很容易出现类似问题。
家长如何做:从小给孩子灌输时间观,让他们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平时做事一定要按计划进行,严格按规定时间完成,不要总是“来日方长” 。
不守交通规则
作为家长的我们,生活中是否经常有如下行为:
1.红绿灯无影响,只要凑够一撮人就可以大胆地走;2.红绿灯没关系,只要500米内无行驶车辆就可以放心地走;3.红绿灯不存在,只要附近没有人管就可以自由地走。也许,我们有很多赶时间的理由,但是否考虑过,这对我们身边孩子的影响。没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无论出门在外或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险。
家长如何做:不论是否带孩子出门,都要遵守交通规则。 平时也尽量告诉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告诉他,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
当众批评孩子
责骂也好,唠叨也好,最好就让它们停留在家庭的圈子里、母女之间、父子之间。但有的父母有时喜欢对邻居和客人们也讲:“唉,我这个孩子就是不读书,功课总是不及格"或者:“我这个孩子就是喜欢说谎,真是气死人!”父母这样说,也可能出于无心,只是一时气愤或心血来潮,或者说明自己责骂。孩子的原因。不论是前者,或是后者,这样做都是不对的。这样在外人面前张扬孩子的缺点,丝毫无助于对孩子的教育,而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无地自容,在人前拾不起头来。
家长如何做:孩子犯错要及时指出,但态度一定要温和, 告诉他为什么错了,你的目的是让宝宝改正,并不是打击他。如果孩子有缺点,父母要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批评,并指出改进的措施,父母这样的批评,一般来说孩子都能容易接受。同时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时刻加以肯定。譬如在外人赞美自己的孩子时,父母可以说:“是的,我的孩子最近进步很大!”这样孩子觉得光彩,同时也会更加奋发向上。
脾气大,随时发
在某种程度上,父母就是孩子人生的一个模板,你是怎样的人,孩子以后也会成为怎样的人。毫无疑问,脾气暴躁的家长通常养出的孩子是暴脾气,他以后也会做事冲动、任性、喜欢乱发脾气和打人,并且还会延续到他的下一代身上。增加他的恐惧情绪,也不利于孩子心理建设,不能很好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父母的争吵会给孩子提供一个坏榜样,让他学会攻击性行为,如说脏话、粗话。
家长如何做: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实在没办法控制的时候,也不要当着孩子面随时爆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当你要跟孩子发脾气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一下:发脾气永远不解决问题的,是无效的,影响亲子关系的。你的怒火会降低一半。
如果孩子对家长充满着敬意和爱戴,那么家长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因此,我们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努力去学习、去探讨教育孩子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