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手,相信所有父母都经历过,从2个多月开始,他们就致力于把手塞到嘴巴里的活动,到了3个月左右,基本都可以吃到小手了,不过刚开始,塞进嘴里的是整个拳头,然后逐渐精细到某根手指,或者把某个物品塞到嘴巴里。
每次吃手,都会把口水弄得到处都是,看起来脏兮兮的,很多父母会想方设法制止孩子吃手的行为。
但是吃手是孩子发育过程的必须经历,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正常现象,更是大脑皮质发育的表现,如果能够在吃手的时间期限内,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不仅会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他们的智力发育也会更胜一筹。
吃手,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正常现象
孩子为什么要吃手?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有很多个敏感期,而吃手就是“口腔敏感期”最明显的表现。
口腔敏感期,指的是孩子通过“口”来认识这个物质世界,构建自己的大脑和心理世界。从2个月开始,孩子就在用“口”探索世界,他们先尝试吸吮小手,把整个拳头塞进嘴里,随着精细动作的发育,逐渐过渡到吸吮手指,啃咬物品。
在《捕捉儿童敏感期》里,孙瑞雪描述了这么一个案例:一次坐火车,她遇到一个三个月左右的宝宝,正躺在妈妈怀里专注的往嘴里塞手,试了几次终于成功了,津津有味的吮吸。可是妈妈却以不卫生为由禁止了这种行为,于是宝宝恼怒地大哭起来,直到把小手重新塞到嘴里才安静下来。
孙瑞雪表示,吃手就是孩子的工作,是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解放双手,展开双手迎接世界的最早期准备。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盲目禁止,没有得到满足,很可能会让敏感期延后,等到孩子两三岁以后爆发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孩子喜欢吃手、咬人的原因。
吃手,是孩子智力发育的信号
吃手是孩子智力发育的信号,不仅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还能通过吃手来加强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刺激,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
A、吃手是孩子智力发育的信号
2-3个月宝宝,不会翻身不会爬行也不会说话,大动作发育看起来没有明显进步,但是“吃手”动作的完成,却意味着手眼协调能力和手部精细动作的进步,而且经常吃手,对这两种能力的锻炼非常有好处,为后期孩子抓握物品,自主吃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孩子再大一些,精细动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们不仅能够吸吮某一根的手指,还能够抓握东西放到嘴里品尝,不仅能够促进手的抓握能力,还可以通过嘴来认识更多物品,更大限度的探索世界。
B、吃手可以刺激味觉、触觉和嗅觉
吃手时,嘴巴碰触小手品尝小手,能够让触觉和味觉得到充足刺激,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随着月龄增加,孩子品尝的物品越多,得到的刺激越大,发育也会更快速。
等到出牙期,孩子会出现各种不适,比如牙龈红肿、发痒、疼痛,非常遭罪,而吃手不仅可以安抚宝宝内心的烦躁,还可以缓解出牙的不适,减少疼痛。
当然,吃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比如:
①保证手部的卫生整洁,以免细菌随着小手进入口腔,影响宝宝的健康。
②抓握的物品必须干净安全,不要让宝宝受到伤害,而且大小合适,不要噎到宝宝。
③准备安抚奶嘴或者磨牙棒,宝宝喜欢吃手,但是冬天外出不方便,可以准备个安抚奶嘴让宝宝吸吮;宝宝出牙牙龈难受,可以使用专用的磨牙棒缓解不适。
吃手的期限要知道,若过了必须干预
吃手虽好,但是也有时间期限,若过了这个“时间”还吃手,父母就该管管了。
1、孩子2岁内吃手,都是正常的
孩子2岁内吃手都是正常的,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只要注意卫生就可以了。
这个阶段,父母千万不要盲目制止,如果外出时不方便洗手,可以准备婴儿专用的湿巾,经常擦拭,或者准备安抚奶嘴和宝宝专用磨牙棒,满足他们对“口”的需求。
PS:吃手时间因人而异,有的1岁左右就不吃了,有的2岁还时不时地吃一会儿,多是正常的,不要太担心。
2、孩子2-3岁以后吃手,必须干预
正常来说,口腔敏感期在2岁前就结束了,如果孩子2-3岁以后还经常吃手,可能是之前的口腔敏感期没有得到满足,也可能是养成了不良习惯,父母必须及时干预。
①如果是迟到的口腔敏感期,可以给孩子准备各种啃咬的东西,比如质地不同,软硬不同,口味不同的干净食物,其中萝卜条、黄瓜条、苹果条、手指饼干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准备不同材质、形状的磨牙棒,尽量满足孩子对“口”的需求,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敏感期。同时还要提醒孩子注意卫生,不要随意咬人。
②如果是坏习惯的养成,父母必须及时干预,帮助孩子尽快改正这种坏习惯。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很多孩子吃手咬人都是心理压力太大导致的,父母应该多陪伴多安抚,经常带孩子外出玩耍,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放松心情,接触更多同龄儿童和有趣的新事物,这种坏习惯很快就会“不药而愈”。
叮麻寄语:
孩子吃手各有各的原因,如果在时间范围内,一般不需要过度干预,实在担心可以用食物代替小手,或者陪孩子玩耍,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如果超过了时间范围,父母需要查找原因,对症解决,帮助孩子尽快摆脱吃手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