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妈咪
前两天在外面吃饭,看到一对母子,妈妈把菜夹给孩子,孩子十分精细的把肉菜里面的菜叶子一点点的挑出来,扔到垃圾桶。
“现在孩子嘴馋,不吃菜,只吃肉!”这是家里老人对街坊领居家小孩的评价。
周围有好多孩子不吃蔬菜,邻居一个孩子就做到了“极致”,有肉的话吃肉,没有肉的话,菜汤拌饭吃,总之不会让一根蔬菜进到自己嘴里。
蔬菜里面含有众多的微量元素,还有助消化的纤维素,孩子不吃蔬菜的话,对孩子的成长和健康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父母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十分头疼,人家就是不吃,宁愿饿着也不吃,父母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让孩子吃蔬菜这件事啊,还是要从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吃蔬菜开始说起:
孩子自我保护的本能
孩子排斥吃有奇怪味道的蔬菜,实际上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吃到有毒的东西。这种保护机制通常是从宝宝18个月开始,在2—6岁的时候达到巅峰,这也被称为“新奇食物恐惧症”。
这种情况是远古时期人类为了保住性命而留下的“保命基因”,所以宝宝在潜意识里,为了安全着想,会尽量避免去尝试新的、有不好味道的蔬菜。
不吃蔬菜受基因影响
在遗传基因中,有能够控制人对蔬菜中特定苦味的敏感度,有的人十分敏感能够吃出“怪味”,有人则吃不出,甚至有人觉得这种“怪味”非常“好吃”,比如说青椒、胡萝卜、豆角,有人觉得很甜,有人觉得“有毒”。
特别是十字花科的蔬菜,比如说萝卜、西蓝花、包心菜、甘蓝等蔬菜,里面含有硫甙物质,有人吃着甜,有人吃着苦。
基因会影响人对蔬菜的感受。
环境影响孩子讨厌蔬菜
南方人喜欢肉粽子、甜豆花,北方人喜欢甜粽子、咸豆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会自然而然的排斥另一种“奇怪的味道”。
如果家庭中,本身大家都不喜欢吃蔬菜,认为蔬菜不好吃,孩子在这种影响下,也会认为蔬菜不好吃。
家里的蔬菜做的太难吃
有个网友控诉妈妈的厨艺:自己做的菜心里要有点数,小时候一直觉得茄子又苦又涩,样子也像是灰水泥伴油,长大后吃到鱼香茄子,才知道原来茄子这么好吃!
家里做饭水平,影响孩子对蔬菜的喜恶。
上辈人和上上辈人喜欢忆苦思甜,说当初粮食都没得吃,天天吃水煮菜不也活下来了吗,现在的孩子就是生活条件太好。
你看,孩子不喜欢吃蔬菜,也不能单纯的说孩子就是“挑食”,在多数情况下,孩子在吃蔬菜的时候有“难受”、“痛苦”的感受,而不是父母所认为的“嘴馋”。
父母让孩子吃蔬菜的时候,不要一味的用否定孩子感受的方式来强迫“洗脑”蔬菜好吃。
小时候不喜欢吃蔬菜,妈妈:“为什么不吃蔬菜?”
我:“有怪味,不好吃,青气味,吃着难受!”
妈妈吃一根:“哪有什么味道,我就吃着很好吃,赶紧吃,别找借口。”
如果父母这样否定孩子,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吃蔬菜,而且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我”跟父母关系疏远。
那,想让孩子开始吃蔬菜,父母该怎么做呢?
从语言上,让孩子认为吃蔬菜是一件好事
上面我们说了,父母不要否定孩子对蔬菜的不好感受,而是应该增加社会性的好感。
比如说孩子不吃蔬菜,父母可以说:“吃蔬菜会让你变得更漂亮/强壮/高”。
甚至可以买好看的图片,让孩子挑选自己想吃的蔬菜,自己选择的蔬菜,在心理上就更容易接受蔬菜的味道了。
做饭的时候,尽量可以去掉蔬菜中的苦味
增加蔬菜的优势,可能会让孩子在某一段时间去强迫自己吃蔬菜,但是父母在做饭的时候,可以对蔬菜做一些处理。
味道上:
比如说菠菜、西蓝花焯水去掉不好的味道,豆腐做之前用水泡十分钟左右,还有一些蔬菜做的比较烂熟的时候,味道就消失了。
口感上:
还有一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是因为不喜欢那种脆的口感,父母也可以打成蔬菜汁或酱,拌到汤或饭上面。
样式上:
就像上面吐槽妈妈的那个例子,茄子做的时候可以先泡水,可以去苦涩的味道,然后根据孩子的口味做成酸甜口或裹面油炸,都会让孩子接受蔬菜。
不喜欢吃蔬菜,只要不是所有蔬菜都不能吃、一吃就吐的话,父母也不用非要强迫孩子吃某种蔬菜。
父母可以根据蔬菜中的营养物质更换其他种类,保证孩子营养均衡就行,毕竟“挑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特点之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