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成员间如何做到平等的沟通,可以参考第2期的视频中所提及的“说话、听话者仪式”。
大家好,今天是育儿内容的第5期,我是希望给你带来不一样育儿观点地淅淅爸。对了,这一期的福利哦。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要求孩子遵守规则,但一些口头禅却总是让孩子对规则概念的理解和体验被带偏,例如比较经典的是:
画面中的这对夫妻笑得很是甜蜜,但如果你知道他们的经历,那一定会为之呐喊:这到底是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女子叫罗莎莉,是一名律师,丈夫是当地知名律师,两人结婚十几年育下4名子女。好工作、好配偶、多子多福,生活无忧,罗莎莉拥有着天底下父母都希望自己女儿过上的日子了。
画面中的男子叫奥斯卡,除了谋杀前妻,还用残忍的手段分别残害了其他三名17~26岁的女子,是一名身负四条人命的罪犯。
这两个陌生人初次见面,是在监狱里,1995年,罗莎莉担任奥斯卡的辩护律师,然后在两人多次讨论案情之后,罗莎莉选择了抛夫弃子、放弃财产,嫁给了尚在狱中的奥斯卡,并从此立志要为奥斯卡平反。
看到这里,大家的想法大概是这样的:呵!女人!
罗莎莉并非被奥斯卡蛊惑,由于奥斯卡极具危险性,两人的见面有保安在旁看护。奥斯卡也不是什么有钱人,最起码作为货车司机的他,在经济上远比不上罗莎莉的丈夫。
心理学家们从罗莎莉后来的采访里找到了答案:
这种窒息,源自罗莎莉的成长历程:
罗莎莉出生在一个严厉的宗教家庭,从小被父母的种种规则所限制,父母禁止她放学后带朋友到家里玩,更别说谈恋爱。
不止一次说过,人的性格是用于平衡与周边环境关系的心理武器,在原生家庭中罗莎莉所被塑造出来的性格是“听话”;
并且事实证明,这种听话好像并不是什么坏事,虽然体会不到同龄人的快乐,但她一直过得顺顺的;
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通常伴随着自我的迷茫: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既然想不明白,也没有什么不对劲,那就延续吧。
在与丈夫的十几年婚姻中,她从来没有独自去购物,没有选择自己朋友的权利,没有自己名字的信用卡,也从来没有邀请参与家庭决策,丈夫甚至给她挑好衣服和首饰,她会按他喜欢的方式打扮。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罗莎莉,是一个没有选择权力,没有自我的人。
所以,当那个“被囚禁的、无助的”的奥斯卡出现,让罗莎莉看到了她自己,接近与改变奥斯卡会让她的需求得到满足,拯救奥斯卡,就是在拯救她自己。
心理学家埃林·安伦所著的《在爱情上高度敏感的人》一书中,采访了30名相关女性(爱上罪犯的女性),这些女性的共同特点是,她们多半都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受虐史。
“幼时曾被父亲或者其他男人虐待过的女人,长大后都会非常渴望被控制,而和杀人犯结婚对她们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受控制的机会。”
美国东北大学教授杰克·莱文和詹姆斯·福克斯也下过类似的结论:
在法律上,是有非法禁锢罪的,指的是限制一个人人身自由,而包办,同样是对孩子的禁锢---一个没有选择权的、无法亲自获得生活体验的孩子,与坐牢有何区别?
这种在心理上被“非法禁锢”的孩子并不是少数:
在国外,“兽父”约瑟夫、“最恶名昭著的连环杀手”查尔斯曼森,这些穷凶极恶的罪犯在入狱后不但收获大量女粉丝的追求书信,有的还在狱中成为了新郎官;
在国内,周克华、张君、张子强背后的那些包庇他们、掩护他们的女子,也在昭示着这一切;
在网络发达的现在,弑母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在罪行曝光后,以“吴谢宇”命名的贴吧上,甚至涌出大量崇拜他的女粉丝,每天都发帖祈祷他平安无事,不要被抓,更有甚者,还说要给他生“小凯撒”。(注:吴谢宇崇拜凯撒,其座右铭是:“我来,我看见,我征服”)
服从规则,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因为服从意味着不需思考、不明所以的屈服,发自内心的遵循规则才是好事,因为遵循是有了相应体验后的自省自律。
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子女很少能接触到这些罪大恶极的罪犯,可回顾一下我们的成长历程中,“男孩不坏,女孩不爱”的情况并不少见。只是这些坏男孩并没有如奥斯卡、吴谢宇那般坏到极致罢了。
如果有一天家里的乖乖女、乖儿子,突然间就喜欢上了一个街溜子,你能做的就是像我老丈人那样哭晕在厕所了。
不论如何,我们之所以嘱咐孩子“听话”,其初心是希望孩子能遵守规则,而不是磨灭他的自我。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的遵循规则?以下4点建议请收好:
一 提高教育成本
儒学大师邢昺说过:“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
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如“圣人”一般,认为以孩子的智力、经验,要达到能理解遵守规则的好处的程度其成本太高,同时我们又认为以孩子的能力,承担不了不守规则所带来的恶果。
所以,为了把风险、成本降到最低,也就不用他们知道,只要服从就好。
而其实,如果把我们个人的经验、智慧放置于社会群体之中,我们同样也只是一个经验不足的“孩子”。
我们担忧他们受伤,所以阻止他们奔跑,但孩子并非承受不起摔破皮的成长认知代价,而是我们承受不了对他们受伤的心疼、难受,承受不了孩子违抗我们所设定的捷径时的恼怒。
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成本,指的是拓宽你的经验、见解。而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向高手学习、多读书。
二 合理的规则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他的著作《孩子:挑战》中提到,用自然结果和逻辑结果来教育孩子,而不是用家长自己的意志、经验来限制孩子。
不吃饭就会饿,不睡就会睏,这是自然规则惩罚;早上赖床就会迟到,这是逻辑规则惩罚。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方式是“妈妈认为你饿,不吃就要揍你;不做作业就该押着做”的“我是为你好”教育。
不吃饭而被打骂的孩子,体会到的是父母的凶狠,而不是饿肚子的难受。
当我们以自己的意志、喜恶、担忧为规则的时候,惩罚孩子的,是我们而不是规则自身。所以,请让孩子体验他该体验的难受,为他的选择负责。
三 适当干预
不论是逻辑结果还是自然结果,其必然有一些极其危险的存在,例如我们总不能任由孩子去体验在大马路上胡闹所带来的结果。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人为干预。
但必须记得,干预的事情,是我们和孩子都无法承担其后果的事情,干预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其行为的不妥,而比干预更为重要的,是给改正的机会!
例如带孩子出门,但他总是不听话的哪里危险去哪里,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阿德勒同样给出了答案,:
温和地把孩子抱回家里,让他在院子里玩,并告诉他当他准备好之后,我们可以再次上街。当他在院子里做出危险的事情时,再次缩小范围,可以是客厅,乃至他的房间。
四 塑造平等的规则环境
规则,是一个双方约定俗成的事物,一个能让双方都感到舒适的规则,必定是至少协调了双方需求,并且共同遵守的存在。
为什么贪官污吏遭人所不齿?因为他们在人民赋予的权力中去打造了规则,偏偏又是违反规则的那个;
为什么社会恶霸被人所厌恶?因为他们以自身喜好为规则,只要你违反他们的利益,就会遭遇打击报复,毫无道理可讲;
所以,请与孩子通过平等的沟通,共同去制定家庭中的规则,并且共同遵守。
唯有尊重与平等,充分体验过后的认知修正,才能让孩子听规则的话,让孩子听从他自我体验的话。以后,你可以和孩子说“别忘了我们所约定的规则”,而不是“听XX的话”
好了,这期关于“如何给孩子定规则”的内容就到这里了,那么福利来了:
私信关键词“挑战”,可以获得《孩子:挑战》一书,这可是真正的育儿说明书,让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的父母,都能用正确方式养育孩子,堪称育儿宝典的存在哦!
如果你觉得我的观点能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请你点赞、转发,如果你还能点击关注,那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我是淅淅爸,给你一个解决育儿问题的新思路。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