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接到网友的投稿,说自家宝宝1岁半了,但是体质特别弱,入冬后不是感冒就是拉肚子,食欲也不好,令一家人都担忧,上周去医院检查,发现身高和体重都“落后”,发育不是特别好,而究其原因,竟然是孩子的脾胃受伤,无力分解食物、运化营养,所以肠道有积食,孩子没有胃口,体质弱还不长个。
宝宝的妈妈更是疑惑不解:我从小就很注重宝宝的饮食,辅食都尽量吃流质的,面条都是剪碎了才给宝宝吃,怎么会伤到脾胃呐?在进一步了解之后,医生发现,这位给孩子吃的流质辅食是鲜榨果汁、骨头汤、鸡汤,正是这些看似高营养、好消化的汤汤水水,让孩子的消化系统出了问题。
比面条还不如:别再给娃吃这几种辅食了,“毁”了脾胃宝宝长不高
1、鲜榨水果汁
给宝宝添加水果辅食时,很多会榨成果汁,不用咀嚼,味道甜甜的宝宝爱喝,还能补充水分,但其实,喝鲜榨果汁的营养价值远远比不上直接吃水果,水果在榨汁的过程中,纤维素被破坏,维生素也损失很多,保留下来的更多是糖分,一杯“糖水”给宝宝喝,不仅得不到营养,还会对宝宝的牙齿发育和脾胃健康造成影响,还让宝宝变得“嗜甜”,增加肥胖的几率。
2、油腻的汤
在添加辅食时,很多会炖写肉汤、骨头汤给宝宝“进补”,因为她们觉得“营养都在汤里”、“汤养人”,但实际上,汤里的最多的就是油脂和水,宝宝的肠胃娇嫩,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很难消化大量油脂,就会导致脾胃负担过重,形成积食,而且煲汤的时间长了,汤中产生大量的嘌呤,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3、米汤
说到不油腻、好消化,很多老一辈就会拿出“米汤”这一“法宝”,在她们眼里,米汤是最佳辅食,适合小宝宝喝,殊不知,米汤的成分不过是淀粉和水,营养密度极低,而且宝宝的胃容纳量就小,喝了米汤饱腹感强,影响喝奶、进食其它辅食,时间长吧宝宝倒不会积食,但是容易营养不良。
4、调味重的辅食
老话有“吃盐长力气”,这其实并不科学,有研究表明,宝宝1岁以内需要的盐很少,可以从食物本身获取,如果额外添加调味品,摄入更多食盐,会给孩子的肾脏和脾胃造成负担,而且食盐中的钠元素会带走孩子体内的钙,不利于孩子骨骼发育、长个子。
给孩子添加辅食,可以试试这两招:
1、汤水都改泥
如果担心宝宝消化不了完整的食物,可以做成泥状,例如果泥、蔬菜泥、蛋黄泥、肉泥,而不是营养密度低的汤汤水水,等到宝宝的脾胃消化功能进一步发育,再改成小块状,注意给宝宝养护脾胃的同时也要锻炼咀嚼能力。
2、养脾胃喝金棘
给宝宝养护脾胃,避免脾胃虚弱、积食,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喝点金棘水,来促进肠胃蠕动和消化酶分泌,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还能在增强脾胃运化营养的功能,助力孩子身体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