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有一种野草,植株不到一米高,尖叶对生,花还特别小,样子平凡无奇但名气却很大,农民伯伯称它为“咬人草”或“蝎子草”。
为嘛给它取个这么恐怖的名字?因为当你在野外行走时,稍不注意触碰到它,就会像被蝎子蛰了一样,刺痛难忍,还会出现红肿的小斑点,往往要过好几天才能消退,这就是它给你的下马威,意思是:人类,离我远点!
其实,这种可怕的小草就是“荨麻”。这里要科普一下:“荨”为多音字,比如荨麻疹念xún,但荨麻念qián,很多人都将它念成前者。
回到主题。严格上来讲,在很多语境中,“荨麻”一词指的不是特定的物种,而是荨麻属植物的泛称,比如有宽叶荨麻、狭叶荨麻、大荨麻、火荨麻等,但它们都是荨麻的同属近亲,不过荨麻属的成员基本都拥有能蜇人的本事。
荨麻之所以能蜇人,这与它特殊的生物结构有关。荨麻的茎叶上生有很多白色透明的细毛,这些细毛构造复杂,上部尖锐如刺,坚硬而中空,基部稍粗,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腺体。腺体分泌的蚁酸等输入上部的空腔内,人和动物一旦触及,刺毛折断,蚁酸溢出,人体一旦接触到,就会产生灼痛感,严重时还会起水泡。
蚁酸最早是从蚂蚁中发现的,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液体,在蜜蜂中也存在。正因为其有蜇人的功能,以前很多村民利用它看家护院,种植于果园、禽舍或鱼塘四周,故又有防盗草、无情草的叫法,刚听名字都能把人吓跑,简直就是天然“防盗网”。
荨麻是一种具有非常悠久历史的野草,广泛分布世界各地,先民们对这种随处可见的蜇人植物在敬畏之余,也想尽了各种办法利用它们。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吃,荨麻叶中的蛋白质含量高,纤维少,而且又皮实,是很好的牲畜青饲料,明代的词典《蜀语》中就记载荨麻“用叶喂猪易壮”。当然,荨麻也能给人吃,在我国有不少地区都有摘取荨麻的嫩叶当野菜食用的习惯。
听村里的老人说,荨麻虽然辣手,令人望而生畏,其实并不了解它,荨麻不但可以吃,还可以治病。剪下嫩叶,配上米汤和蜂蜜,蒸出汁水来,可以医治咳嗽、风火牙痛。此外,还能提供韧性非常好的纤维,在纺织上作用巨大,还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
翻阅本草得知:其实荨麻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用作中草药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荨麻,气味辛、苦、寒,有大毒。上有毛芒可畏,触人如蜂趸蛰蠢,以人溺濯之即解,主治呕吐不止,蛇毒,捣涂之。风疹初起,以此点之,一夜皆失。”
可见古人寥寥数语就把它说得一清二楚,李时珍不仅说了荨麻的药用价值,还说了被蜇到的解药。(人溺即人尿)
现今中医认为:荨麻性辛味苦,有小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对于风湿痹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跌打损伤、荨麻疹等症都有治疗效果。
由此可见,这种会“咬人”的草,作用还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食用,还是药用,抑或工业用途都无不可,尤其是对于现在无所不能吃的人们,尽管它长了一身的刺,还带有大毒,却依然抵挡不住被吃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