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变得更有爱,家长需做到这三点,影响有多大自己体会
文章为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许可请勿抄袭。
孩子的成长可以说受到外部与内部的双重环境,然而内部环境也占有绝大部分因素,然而这一点恰恰被家长忽略,多数家长重视的是如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让孩子享受被爱的时光,然而却很少教导孩子如何去爱别人,以至于当孩子面对被爱与主动示爱时,她们反而变得不知所措,甚至做出一些家长难以理解的行为。
宝妈小米前几天带着女儿去游乐场玩,毕竟是周末平时自己与丈夫都在忙工作,趁着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尽享一下母女两人的相处时光,所以即便可以好好在家休息,小米还是陪着女儿来到她期待已久的游乐场。
可是谁知道刚到游乐场没玩几项游戏,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宝妈小米担心偶尔被雨淋到生病,就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挡雨,自己却被淋成了落汤鸡,当女儿看到自己浑身湿嗒嗒的却是用手指着妈妈笑到:“像只落汤鸡。”女儿的这种行为多少让妈妈有点失望,不都说女儿是小棉袄,怎么到了自己像个冰块,不知道关心人。
那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变得有爱,懂得关心身边的人。
感同身受
孩子缺乏关爱之心,并不是说孩子本身没有爱,要知道人生来都是善良的,当我们站在的角度不同,自然所对应的行为也会各不相同。由于孩子们缺乏成人角度的广角思维,活在自我认知的世界中,自然会表现出自私冷漠态度。
所以当孩子嘲笑别人或者伸手打骂同伴的时候,这时家长不妨尝试让孩子试一下角色转换,试问当你被众人嘲笑,或者别的小朋友打骂时,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或许此时你的孩子会内心有所触动。
以身作则
孩子成长的环境,多半在家庭中成长由家长陪伴。然而多数家庭的做法是将孩子保护的很好,避免受到外界的伤害,让孩子尽享家长的保护与关怀。然而这种恰恰让孩子失去了主动爱他人的本能。
此时家长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家人之间如何有爱,看到妈妈打扫房间很辛苦,主动做家务,吃了好吃的零食与水果,懂得跟爸爸妈妈分享。总之,让孩子在生活中明白给予与馈赠的真谛是什么?
故事教学
讲故事是每个孩子在童年中都会缠着爸爸妈妈做的事,看似故事情节很简单充满孩童世界的幻想与构思,但家长却不知道这种贴个孩童世界沟通的方式,恰恰也是最简单,教育效果最好的,所以家长们不妨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挑选一些有爱、互相帮助的主题故事讲给孩子听,这样孩子耳濡目染,时间久了自然会模仿故事情节中的场景,懂得去关心身边的人。
所以要想让你的孩子变得有爱,将来被更多的人喜欢所接纳,家长在孩子教育中要多花费心思,有时家长的引导胜过名师教学,只有家庭教育改变,你的孩子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教诲!
通过漫画的形式,和你分享育儿知识。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转发一下吧。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顾孩子,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育儿路上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