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中考发生了重大的改革,体育和音乐等科目的分值,被拉到和语数外一样重要的地位。家长们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孩子们会获得什么,而是担心这样的改革,需要给孩子投入多少补习班的钱。
国内家长在面对孩子学习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措施就是请家教、上辅导班、拜访名师。似乎只要能找到教孩子的老师,就能提高孩子的成绩。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那些拼了命上补习班的孩子,又听进去多少知识呢?
一、中学教师观察发现:上补习班多的孩子,成绩并没有更优秀
其实上海一所学校曾经就发不过去一个研究,那些经常上各类补习班的孩子,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反应能力,都不及自主学习的孩子们。
而且老师们都发现一个问题,家长将孩子们逼迫的越紧,孩子就会越麻木。不少初中的孩子,老师有时候讲错了知识点,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记笔记,背下知识点,并不在意老师讲题的思路。
所以他们意识不到老师解题的方式是错的,自然也就不会指出有什么问题。老师们都觉得补习班似乎断送了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学生们本能地接受老师的讲解,就像是打开大脑接受老师的浇灌,不在意你浇灌的内容是什么。
也就是老师常说的:过耳不过脑。
可是家长们依旧乐此不疲,作文培训、奥数培训、英语培训,孩子们的精力就那么多,长时间的面对学习,总是会失去兴趣的。等到对学习感到厌烦了,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在课堂上走神,状态只会越学越差。
而且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孩子们,自身压力非常大,他们害怕父母的失望,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抗压能力会变得很差,长久下去性格会变沉闷,心思会变抑郁。
二、家长应该思考什么是孩子需要的
很多家长在报补习班的时候,可能仅仅是因为同班同学的家长报了,自家的孩子不能输了。或者是有人推荐了,这个奥数班非常有效果,孩子学了以后能考100分。
可是家长不明白孩子真的需要什么,你看到的成绩可能只是他这次语文失误了,于是不容辩驳的孩子多了一个语文补习班。
芬兰教育在2016年有一个重大的改革,因为芬兰推翻了200年的科目教学,选择了场景主题教学。例如你选择咖啡经营,学校就会让你学习从咖啡的制作,到咖啡馆的经营,还有咖啡的营销和历史。
芬兰认为让孩子选择兴趣更大的课程,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在意程度,学习速度也会更快。
家长不是不可以选择补习班,只是应该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孩子的,而不是逼迫孩子去无数个补习班,成为知识的“垃圾桶”,只是去过了一遍老师讲的课,根本就没有记住任何重点。
三、与其盲目报补习班,不如好好陪伴孩子
1. 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的习惯,总喜欢东张西望,无法集中注意力。家长才更应该重视这些问题,找到快速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然后每天监督孩子学习。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要积极完成。
2. 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很多孩子学习效率低,半个小时写完的作业,一定要拖两个小时。这样的孩子应该学会自律,家长要在写作业前,让孩子收拾好桌面,开始写作业以后喝水上厕所抠橡皮的动作,都不许有了。
只有严格要求孩子保持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态度,学习效率才会提高。这些习惯比起无数个辅导班都重要,毕竟他人强行灌输给你的,和自己愿意去学习的,还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