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中医药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感知中华文化的生动载体。如何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中医药“走得更远”?12月20日,由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京联合主办的2023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交流会上,与会专家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
2023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交流会现场。(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供图)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公开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近50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和视野发展中医药,高度重视中医药医疗、保健和中医药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之中,成为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于文明说。
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中医药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其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以人为本、悬壶济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核。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认为,唯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让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10月28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负责人陈震在义诊活动中接受匈牙利民众的咨询。新华社记者陈浩 摄
近年来,中医药持续积极引领国际传统医学发展,快步融入国际医药体系。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中国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制定颁布了超过9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然而,由于国内外语言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向海外推广中医药过程中,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产生一种“无力感”:“很多时候并没有让外国人听明白”。在他看来,缺少传播人才、对外国人的中医药健康需求不了解等问题,成为中医药“走出去”的“绊脚石”。
中医药在中国有很深的群众基础,文化理念易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而当走出国门,“中华瑰宝”如何让外国人“听得懂”“有共鸣”?
“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主导推进,也需要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协同推进。”陆彩荣认为,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学术机构、科研院所、中医药院校、中医药跨国企业、主流媒体等多元主体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积极培育复合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信息交流与传播平台,推动中医药文化全方位、立体式走向世界。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看来,科技创新既可以赋能传统中医药、推动其造福世界人民,也是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源泉;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有助于让中医药得到更广泛的国际认可,并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依托中医药海外中心、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海外高水平医疗机构等,广泛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举办形式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编制中医药文化图书,拍摄高水平纪录片、宣传片和专题片,打造一批有传播度和美誉度的中医药对外宣传产品;加强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与技术国际推广相结合,提增中医药在海外认可度和接受度……《“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就中医药文化“走出去”作出部署。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认为,多元文化共生与交融为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构建中医药文化与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不仅要在圈内做精做细,还要在圈外做大做广;要对内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对外寻求更广泛的国际文化认同。(记者田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