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1月12日讯 10月29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了《2020年薯片中外对比比较试验报告》,对市面上较为常见的15款产品进行检测,其中包括三只松鼠、董小姐和盐津铺子在内的7款产品中检出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超出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此事引发社会关注,相关品牌就此事先后对此回应。
深圳市消委会报告称多款薯片丙烯酰胺超过欧盟标准
深圳市消委会近日从线上线下挑选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委托专业质检公司开展比较试验。结果发现,有7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750μg/kg)。其中,3款薯片样品的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2000μg/kg。此外该报告还有以下几点结论:烘焙型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是油炸型薯片的近6倍;进口油炸型薯片钠含量更高,是同类型国产薯片的1.7倍;油炸型薯片的脂肪含量,是焙烤型薯片的1.5倍。
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后,深圳消委会发布声明指出,网上报道的"丙烯酰胺超标"等话题,对比较试验报告的原意存在重大误解。其解释,高淀粉食品在高温处理时,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酰胺。目前国内外没有制定食物中丙烯酰胺限量的法规或标准,不存在“超标”一说。
丙烯酰胺,为白色无味晶体,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丙烯酰胺最常见的日常来源是烹饪,它是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和 某些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 油炸、烘培和烤制过程中,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的。美拉德反应是指食物颜色逐步变深并散发诱人香味的过程,比如烤肉、烤面包等。
丙烯酰胺为2A类致癌物 儿童是最容易受到危害的人群
丙烯酰胺是一种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又可通过多种途径被人体吸收,其中经消化道吸收最快。进入人体内的丙烯酰胺约90%被代谢,仅少量以原形经尿液排出。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后, 会在体内与DNA上的鸟嘌呤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基因突变等遗传物质损伤。世界卫生组织表示, 目前由于难以统计丙烯酰胺要到哪一个浓度才会致癌,所以难以订立安全标准。
另外, 丙烯酰胺可能有损神经系统、婴儿早期发育和男性生殖健康。某些特殊职业人群可能因为大剂量的摄入而造成神经损伤或其他健康损害,但对一般人而言靠日常饮食摄入是无法达到这么大的剂量。
深圳市消委会质量部部长助理崔霞表示,天然的马铃薯在超过120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处理时,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为2A类致癌物,儿童是最容易受到危害的人群。
日常饮食摄入丙烯酰胺很难达到中毒标准
虽然丙烯酰胺有一定毒性,其前提是短时间、大量摄入,才会发生危险。动物实验表明,一个成人每天吃3-4kg薯片(不考虑其他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才有一定概率发生癌症。对一般人而言,靠日常饮食摄入是不可能达到这么大量的。
由于丙烯酰胺从食品中被发现的时间还不长,还缺乏相应的临床数据,所以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和组织制定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安全含量的标准。检测报告中的参考值,更多地是对企业生产的建议,而不是“安全剂量”。
三家薯片样品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2000μg/kg的企业均已回应
盐津铺子客服表示,我国并无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限量的食品安全标准。 “我司已积极参与相关项目研究,力争为食品安全和行业健康发展做努力,持续为市场提供放心、美味食品。”
董小姐薯片对此事件的说明函中重点强调了“我国目前并没有丙烯酰胺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或其他标准的相关要求”,而丙烯酰胺存在于多种产品中,是否健康,取决于事物中丙烯酰胺暴露量的多少。
三只松鼠客服告知记者称,丙烯酰胺存在于高温烘焙、油炸类食品,在超过12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处理时,就有可能形成这种物质(丙烯酰胺),薯片类产品中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