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周国平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父母也需要时刻把握自己和孩子的位置和界限。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会对孩子过度干预,甚至事事包办……熟不知,这样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利。
想要孩子真正地成长,父母必须掌握好分寸!而在这3件事情上,父母越能“忍”,孩子长大就会更自律,更优秀。
1
忍住孩子的磨磨蹭蹭
生活中,有些孩子,总是显得慢慢吞吞,磨磨蹭蹭。
比如:
孩子早上赖床,家长每次都要费半天劲,才能把孩子叫起来;
晚上写作业,本来晚上八点就可以写完的,结果磨磨蹭蹭,拖到10点;
有妈妈曾说:“每到晚上写作业的时候,我就要跟孩子展开一场耐心大战。写字都快一分钟一个笔画了,中途出去喝杯水也要5分钟,看着心急!”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都会特别着急,忍不住去催,甚至责骂孩子。
但是,你越催,孩子越慢;孩子越慢,你就越着急上火,如此循环往复,导致恶性循环。
其实,你越催促孩子,就越会让孩子觉得:“这些事情都不是我的事情,而是爸爸妈妈要求我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更没动力去做了。
那么,面对孩子的磨蹭,父母该怎么办呢?秘诀只有四个字:忍住,别催。
在孩子磨蹭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承担事情的后果。孩子晚睡了,就让他自己去感受第二天的困意;作业磨蹭完不成,就让孩子自己去承受老师的批评;出门磨蹭迟到了,就让孩子自己受罚……
只有孩子真正为自己的事用心,而不是父母用外在力量推动时,他们才会真正去认真努力做自己的事情。当孩子用心去做自己的事时,自然而然就会有时间观念,从而慢慢培养好习惯,变得更自律。
2
忍住不插手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被家长溺爱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什么事情都给孩子安排的妥妥贴贴,孩子有什么事,大人就忍不住插手。
然而,这样的父母会很容易成为控制型父母。
如果一位母亲,扶着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不让他走到门外,我们不能说她是控制型的父母,因为这种控制是适度的,是对孩子的保护。然而,如果这位母亲,十年之后还这样做,那就成了过度控制,因为孩子早就可以独立行走了。
当孩子愿意自己做事、自己行动,不需要成人帮助时,父母要忍住不插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探索。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父母做得太多,会阻碍孩子的成长;相反,父母适度放手,成全的,却能让孩子自由的高飞。
3
忍住“一点就炸”的脾气
一个心理学家,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5岁的小女孩,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却经常对着一只毛绒玩具熊自言自语。无论父母说什么,小女孩都只会说:“嗯,知道了,好的”。除此之外,不再多说一句话。
女孩的情况,让父母非常着急,他们以为孩子得了抑郁症。
父母带着女孩四处求医,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女孩说了一句让父母听了特别后悔的话。女孩说:“因为玩具熊不会开口骂我。”
原来,女孩的妈妈性情急躁,无论孩子说什么,她都会打断孩子,并且先入为主地批评孩子。
孩子叫妈妈,她会说:“你别添乱,自己玩去。”
孩子玩的时候,不小心弄疼了自己,哭着叫妈妈的时候,妈妈会说:“哭什么哭?”“你怎么这么笨?”
为了不惹妈妈生气,不被妈妈骂,她开始疏远妈妈,不跟妈妈说话;渐渐地,女孩也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和玩具熊说话。
我们是不是也曾经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习惯性”评判孩子,曲解了孩子的行为呢?在我们发脾气之前,为什么要吝惜这几分钟的时间,不能听孩子把话说完呢?
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但真正有耐心听孩子说话的却很少。
当他们的解释,总是被无情地打断;
当他们的想法,永远也无法说出口;
孩子能够做的,就只能是沉默和顺从;
这样的孩子,内心是孤独和无奈的。
所以,当孩子拿着59分的试卷回家时,先不要数落他笨,请先耐心听孩子自我分析;当孩子灰头土脸哭着回家时,先不要责备他,请先认真听孩子解释事情的经过。
为人父母,都应该在教育路上不断修行,一定要忍住自己一点就炸的脾气!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不能陪孩子走过他的一生。所以,趁时间还来得及,教给他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孩子,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三件事上,家长学会“忍”,是提升自己的第一步,也是让孩子变得自律的第一步,你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