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孔天骄 赵萌萌)7月17日,礼来公司公布了其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抗体疗法疗(Donanemab)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与安慰剂受试者相比,接受Donanemab治疗的受试者认知和功能的下降减缓了60%,礼来已于第二季度完成向FDA递交上市申请,预计年底将收到反馈。
“该药再次验证了‘淀粉样蛋白假说’的可行性。此假说曾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较为主流的假说,但由于过去几十年,基于此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纷纷折戟,对‘淀粉样蛋白假说’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药学院创院院长丁胜表示。“有人选择坚持,这其中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是非常大的,最后取得了成功,这增强了后续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信心。”
7月19日,礼来全球高级副总裁、礼来中国药物开发及医学事务中心负责人王莉博士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donanemab治疗淀粉样蛋白阳性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患者,可显著减缓具有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患者的认知与功能下降、延缓疾病进展。”
7月17日,在河北省正定县某老年公寓,工作人员在走廊与老人聊天。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此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一直困难重重。7月19日,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科主任李锐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时间跨度非常长的大脑的退行性疾病,同时人类尚未完全阐明该病的病因。因此在该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方面,关键靶点的选择、治疗时间的长短、非预期的不良反应均会给该药的研发带来很多变数。”
王莉也提到,“尽管阿尔茨海默病早在100多年前就被发现,但对于这种复杂疾病的病因与病理机制,人们却知之甚少。由于疾病确切的病理机制不明,学术界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包括β-淀粉样蛋白沉积(Aβ)、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胆碱能假说、神经免疫、脑肠轴等假说等,这也加剧了识别和选择新药可行靶点的困难,近20年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失败率高达99.6%。”
“如果donanemab获得批准,将为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人提供具有临床意义的获益,并且一旦淀粉样蛋白斑块被清除,就有可能最早在6个月内完成治疗。”王莉说。
丁胜认为:“之前的失败很大程度打击了大家对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疗法的信心,这次Donanemab证明了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疗法是可行的,不仅阿尔茨海默病,这也为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发点燃了希望。”
李锐提到,如果该药能获批,药物的治疗费用,患者的可及性都是下一步比较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