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6月22日,便是今年的夏至日。夏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立的节气,在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所以,夏至也意味着真正的炎夏开始了。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侯: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夏至通常在阳历每年6月21-22日,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蝉始鸣,又五日半夏生。也就是说,毎隔五天是一侯。
俗话说“冬至养生,夏至治病”,跟夏至相关的草药知识还真不少,而夏至这“三侯”,在中医师看来,恰也是满眼“药名”。这一期,我们就请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中药师李丽明、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邓志军、脾胃科副主任中医师吴宇金,来讲一下跟夏至中草药和养生那些事。
一侯:鹿角解
鹿茸是名贵药材,《本草纲目》记载,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在《礼记》等古书里都有“夏至鹿角解”之说,不过这个说法在现代人看来有点难以解释,因为鹿角一般是冬天脱落的。鹿角一般在春天开始生长,夏天开始骨质化为鹿角,所以每年六七月,确是收割鹿茸的最佳季节。
二侯:蝉始鸣
六月,树上的蝉开始聒噪起来,也到了采收蝉蜕的季节。中医认为,蝉蜕有疏散风热、透发麻疹,散火解毒,祛风止痉,明目除翳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蝉蜕有消炎、镇静、缓解痉挛等作用,是夏季常用的一味药材。
三侯:半夏生
半夏就长在田间地头,路边小径,当它开花时,采药人便开始采收。《神农本草经》记载:半夏于夏历五月间采,及夏之半,故名半夏。也就是说,大家看到半夏开花时,就知道“夏已过半”了,这也是半夏名字的来由。半夏全株有毒, 但它的块茎在晒干炮制后可以入药。半夏块茎生用能消疖肿,炮制后则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
夏枯草:一到夏至,它就“枯”了
说到跟夏至相关的草药,还不得不提到一种网红草药——夏枯草。夏枯草,因在夏至后即枯而得名。需要解释的是,其实它并不是真的枯了,而是其花穗在夏至后会变成黄褐色,一如枯草的颜色。
它多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旁湿草丛间,在南方民间,许多人会去挖来做解暑的凉茶,有清火明目,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功效,许多凉茶中都会用到这味中药。比如我们熟知的夏桑菊,指的就是夏枯草、桑叶和野菊花了。
“双夏汤”是一道治失眠的良方
有趣的是,夏枯草和半夏这两味“因夏得名”的草药,配伍后恰是一道治疗失眠的良方,又名“双夏汤”。
古代医家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了半夏对失眠的治疗作用。将半夏、夏枯草二药合用治疗失眠症也是早已有之。气滞、痰热是失眠的重要病因之一。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半夏降气和胃,二者相伍能够调节气机,使清升浊降而不扰神,神安则寐。因此,半夏、夏枯草适当配伍,对痰热之失眠恰是良药。
近代名医施今墨以善用对药著称,他治疗痰热遏阻中焦之失眠最常的药对便是半夏和夏枯草。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也以“半夏枯草煎”治疗顽固性失眠,配方如下:姜半夏、夏枯草各12克,薏仁(代秫米)60克,珍珠母30克。
消暑清热,盛夏岭南常用药材了解一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中药师李丽明介绍,岭南夏季娇阳似火,雨水又多,暑多夹湿,稍不注意的话就容易令脾胃受损,所以,在岭南夏季不适合过食肥甘、燥热的食物,调理以清热清暑,祛湿健脾为主。所以,日常比较常用的还有赤小豆、白扁豆、绿豆、莲子、百合、荷叶、竹叶、佩兰、藿香、丝瓜、西瓜翠衣、香薷这些食材和药材。
李丽明主任中药师推荐了5条夏至调理汤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按需取用:
陈皮绿豆糖水
材料:绿豆250克,广陈皮1/3片,冰糖适量。
做法:将泡好的绿豆和陈皮(洗净,稍泡软,刮去内瓤)放入锅中,加入水,大火煮开后调小火熬煮; 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煮2小时左右,煮至绿豆起沙,加入冰糖。
功效: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水,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豆类与陈皮搭配可消滞理气;
冰糖补中和胃,润肺止咳。
生脉饮
材料:西洋参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
做法:以上材料浸泡后煮30分钟,代茶饮。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用于气阴两虚证,如肢体倦怠、气短声低、汗多懒言、干咳少痰、暑热伤津的口干咽燥。
冬瓜陈皮水鸭汤
材料:鸭半只(约600克)、冬瓜1000克、广陈皮1/3片、芡实20克、薏米30克、姜少许
做法:陈皮洗净,稍泡软,刮去内瓤(内果皮);芡实和薏米洗净;鸭洗净,斩件,汆水捞起;冬瓜洗净,连皮带仁切块;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消暑健脾
双西汤
材料:西洋参10~15克、西瓜翠衣15克。(西瓜翠衣:西瓜皮青皮部分晒干制成)
做法:煲汤饮用,可加入石斛、麦冬,增强生津之力。
功效:益气、生津。
入夏三叶饮
材料:荷叶、淡竹叶、竹叶卷心各5克。
做法:上述材料煮开水服用,在煲水前,先将所有食材浸泡20分钟。
功效:荷叶清暑化湿,淡竹叶、竹叶卷心能够清心除烦、止渴。三叶饮中,淡竹叶和竹叶卷心可互为替代,功效相当。竹叶卷心的清心泻火作用更强一些。
这五种中药材被称为“夏日之最”
说到盛夏养生调理常用的中药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副主任中医师吴宇金、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邓志军介绍了以下五种被称为“夏日之最”的中药材,有相应调理需求的朋友不妨参考一下。
石斛:“生津之最”
在中医看来,夏季的确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季节,一来雨多湿气重,需要利水化湿;二来高温干燥也会令水分流失,要加大水分供给,要多喝水。也正是因为如此,补水生津同样是夏天的养生重点。石斛可能帮助身体将补充的水分加快速转化成津液,值得提醒的是,夏天服用石斛后,也不要忘记多补充水分,才能让身体津液更效率地“转化”。
薄荷:“辛凉之最”
虽说解暑降温也可以靠空调,但如果长时间依融空调,寒气入体,同样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中医会更推荐用薄荷。薄荷性寒,有去火,提神,醒目的功效,适当地用一些薄荷泡水饮用,可以帮助缓解夏天燥热,提神醒脑,自然工作和学习也能变得更有效率。
西洋参:“夏日补气之最”
立夏后,气候炎热,湿度大,出汗过多,容易伤津耗气,出现口渴喜饮,乏力等症状,
服用西洋参是补气养阴的最佳选择,西洋参有养阴清热,补气生津的功效,它最大的优点是滋补而不腻,又不会温燥上火,所以也称为"无火参”,尤其适宜夏天服用。
金银花:“清热解毒之最”
在夏天最常见的症状,莫过于“热毒”。高温和湿热之气,容易导致身体阳气溢散,湿气充盈,而金银花正好可以清热解毒。
茯苓:“利水渗湿之最”
夏季湿气入体,体内水气冗余,而茯苓可以作用于脾,令水循环变得更加顺畅。
小贴士:夏天服用中药调理,要注意什么?
夏季用于调理的中药,往往偏向于清热解暑,如果长期服用,也会对消化系统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我们在饮食中,也要适当增加一些补阳性温食物,例如红枣、枸杞、牛肉等,以达到药食平衡的目的。
夏至养生要点:少食生冷,欢乐度夏
老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就是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了。夏至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虽然它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但在中医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相应地,养生要点也是要保护阳气。邓志军副主任中医师介绍,夏至的养生要点大致总结如下——
饮食调养:少吃生冷
夏季气候炎热,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以免损伤脾胃;少食厚味肥腻多,以免化生湿热。
精神调养:神清气和
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起居调养:注意午休
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并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运动调养:不宜过烈
夏至之后,运动锻炼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避免大汗淋漓,汗泄太多。
参考文章:
《蝉蜕的临床运用》徐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1984年第3期
《夏至酸味固表咸味补心》孙庆《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1年第06期
《夏至一阴生,顺时而养阳》张永康《中医健康养生》2020.6(06)
《朱良春治疗顽固失眠的用药经验和特色——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临床经验系列之十六》邱志济、朱建平《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04期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中药师李丽明、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邓志军、脾胃科副主任中医师吴宇金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婉虹 通讯员王雯玉
插画/瓦西里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伍仞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