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胜人一筹,但大多数父母都认为自己孩子的聪明值是先天注定的,且后天无法改变。
而事实上孩子的聪明程度和其后天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且很多坏习惯会对孩子的智商有损坏,父母就此要加以重视。
孩子的智商,除了受先天因素影响外,后天的培养也很关键
不可否认,孩子的智商确实在大程度上是遗传于父母的,即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先天因素,但后天来自于父母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因此,父母要多加注意自己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言行,毕竟我们若是能对孩子做出正向引导固然更好,但要是做到负面引导,反而会让孩子的“聪明值”下降。
那么这些可怕的后天习惯都有哪些呢?父母们又该怎样去规范自己对孩子的相关作为呢?
哈佛大学研究表明:有6类“坏习惯”会影响到孩子智商,父母们注意别忽视
作为父母,大家都是秉持着一份全面为孩子好的思想,都希望自己对孩子的一些约束或者提醒让其更上一层楼,可有的时候偏偏起到了反作用,且自己一点没有意识到。
哈佛大学在“格兰特研究”中表明:其实孩子“聪明值”下降,大多是跟6类坏习惯有关,作为宝妈们的心里要有数才行。
那么到底什么是“格兰特研究”呢?
其实“格兰特研究”是一项长达75年之久的大规模社会调研,在这项研究中,有学者对孩子整体的成长轨迹、教育程度、童年智力对比等方面进行了跟踪调查。
但结果却证明,孩子的智力水平并非一成不变,而经过总结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有6类“坏习惯”会影响到孩子智商。
坏习惯一:在学业上超前“抢跑”
在当今社会中一切竞争都很激烈,尤其是在孩子的学习生涯方面,父母恨不得让孩子早早摄入超越当前阶段的知识,使其赢在起跑线上。
例如说父母会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学初中的课程,在上初中的时候提前学习高中的知识,他们觉得这样可以提前为孩子做铺垫,减轻孩子在之后的学习压力。
可是这种抢跑真的有意义吗?答案固然是否定的,本身孩子的接受程度是有限的,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反而会让其迷失方向,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得不偿失。
坏习惯二:在熬夜的问题上过分纵容孩子
现代的电子产品颇多,基本每个家庭中都会有手机,电视,电脑,平板,游戏机等设备,孩子们晚上回家完成作业后,更多会借此来消除学习压力。
父母对此也是见怪不怪,甚至有时还会“带领”孩子一起娱乐,故而导致孩子每天都会熬夜很晚,结果等上课时没有精神头,上课状态也一落千丈。
而这番行为对孩子造成的更直接影响其实是对智力的损害,睡眠时间短,质量低下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坏习惯三:父母经常打击孩子的努力和成果
也有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表现不好的情况下,会经常性地打击孩子,一次次地对其进行负面的抨击,尽管孩子怎么努力,呈现什么样的结果,父母都会严厉地说“NO”。
这种行为并不会激励孩子继续前行,反而在一次次地被贴标签后,孩子会习惯于这种心理暗示,就会逐渐影响到他们的智商。
坏习惯四:让孩子压抑自己想“哭”的情绪
我们都了解这样一个道理,即有不好的情绪需要及时释放,不然会对大脑,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可家长却偏偏喜欢让孩子压抑自己想“哭”的情绪。
这种看似让孩子懂得坚强的引导行为,更多意义上带来的是一种对大脑的伤害,也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发展。
坏习惯五:家长过于包办,让孩子懒得自己思考
大多数家长们喜欢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一切行为进行包办,认为孩子的自我做法不够成熟,但实际上也是在逐渐影响孩子的思维。
试想,每次都在阻碍孩子动脑,让孩子懒于思考,时间长了之后,孩子的大脑是不是就相当于一台久不运转而生锈的机器了呢?
坏习惯六:对看电视、玩手机这件事过分喜爱
类似于看电视,玩手机这样的行为对孩子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因为这种电子产品的运转速率是远远高于孩子大脑的。
当孩子的大脑跟不上它们的频率后,索性就不再运转,不去思考,喜欢沉浸在这种被动接受信息的氛围中,久而久之,孩子的智力也就难以得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