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豆豆,在家里跟妈妈说话很溜,什么都敢说,但是到了外面,只要有陌生人在场,豆豆就变得很胆怯,不敢说话、不敢表达,看上去一点也不自信。
5岁的彤彤,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显得很大方,说话从来不打“磕巴”,经常代表班级参加演讲活动,小小的她看上去特别成熟、稳重、自信。
你家孩子属于哪种类型呢?
其实,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齿,尤其在众人面前,能落落大方地表达自己。但是,在我们身边却有很多孩子扭扭捏捏,不敢自信地表达自己,这让很多家长都很烦恼。
当然,这里一定要先排除自家孩子是否存在语言障碍,这个需要去医院相关科室做诊断。如果你家孩子没有语言障碍,只是单纯的羞涩、胆怯、没自信,那就认真读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避开这3个坑,做好3件事,孩子语言能力大提升!
第一个坑:抑制孩子说话的欲望
孩子刚开始学会说话的时候,父母抱有极大的热情,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嫌烦。因为孩子的小嘴巴会叨叨个不停,有些家长就会觉得不耐烦,然后用各种方式抑制孩子说话的欲望,比如:不认真听、不回应、不与孩子交流等。
甚至有家长会对孩子说:你烦不烦、别啰唆了、给我闭嘴等这样的语言,来教训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说话失去兴趣。
第二个坑:不尊重孩子说话的节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说话的风格和节奏,有的孩子自来熟,有的孩子很慢热,这是天生性格决定的。对于天生比较谨慎、内敛、慢热的孩子,更加需要尊重和包容,否则容易打乱他本身的节奏,从而更加排斥或害怕与人交往。
这些差异不能刻意改变,但能在恰当的引导中得到很好的调整,不要总是去批评孩子的说话方式。
第三个坑:不理解孩子的社交规则
孩子的社交从玩开始,在玩中升华。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们在一起玩玩具,必须有互动才叫玩,其实不然。孩子怎么玩,是由他们的认知、语言、交往能力等发展水平决定的。
有些家长总是“怂恿”孩子:去跟小朋友玩一起啊;你怎么自己玩自己的;你要主动跟小朋友说话;你要……不断的强迫孩子做他不会做的事情。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胆怯,不敢再与小朋友接触,害怕自己做的不够好而挨骂。
避开上面这三个坑以后,家长还需要做好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
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模仿家长,包括说话方式,家长无论是面对同龄人还是小朋友,都要首先用礼貌用语去发起对话,主动加入游戏,而不是自己躲在后面一味地“推搡”孩子。
你不需要教孩子太多,你只需要让孩子看和听,只要孩子能看见、听见,就比你单独对他进行教育要好千倍。
第二件事:多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
如果是一个小玩具,孩子大多倾向于自己一个人玩,而滑梯、秋千、泳池、沙池等,更倾向于大家一起玩。当孩子在玩这些东西的时候,无形中会增加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经常邀请小朋友来自己家里玩,因为在熟悉的环境里、熟悉的人面前,孩子更愿意释放自己。
第三件事:合理应对社交冲突
在群体游戏中,孩子吃点亏、受点委屈一点关系都没有,只要不会发生重大安全问题,都不要去干涉孩子,这是他将来抗压最好的训练。
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其他小朋友,或者小朋友家长发生冲突,而是要学会合理解决问题。更不要在孩子面前经常说:我们以后不跟XXX玩了、XXX太调皮了、都是XXX的错……,这样的语言只会强化孩子内心的愤怒,导致他以后不愿意和小朋友交往。
记住,语言能力不单纯是“说”,它牵扯到了很多因素。所以,想让孩子变的自信、敢说,就一定要避开上面的三个坑,做好上面的三件事,相信你的孩子会越来越好。
关注“”,有任何母婴育儿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发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