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好这4件事,基本上就不用管孩子了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

自己小时候,父母没怎么管,照样学习,按时长大。

可现在的小孩,早上起床要三请四催;晚上睡觉要威逼利诱;白天做作业更是叫写2小时,只写5分钟,还顺带喝水、上厕所、搞小动作。

真是玩起来不要命,学起来要人命。

最后只能感慨一句: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管呢?

其实不是现在的孩子难管,而是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已经点出了问题的实质,以前的父母忙,所以孩子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为自己做主,也不用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指责、强迫、唠叨、催促中,反而更独立。

而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一切以孩子的成长为主,反而无形中给孩子设置了更多的条条框框,把孩子困在了里面。而对孩子来说,你捆得越紧,他越想挣脱。

父母做好这4件事,基本上就不用管孩子了

所以,你得学会:

1. 不强迫,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还记得那个拥有开挂式人生的谷爱凌吗?

滑雪天才少女、斯坦福学霸、时尚宠儿、世界冠军……她身上的标签随便拿一个,都足以让每个当父母的羡慕:看,这就是别人家的娃。

有人说,这样优秀的人,肯定是被家长一路鸡娃长大的?其实并不是。

谷爱凌的妈妈说:“言传不如身教,孩子不愿意,不用强迫她。”

她从不强迫女儿去做任何事,反而鼓励孩子多去尝试,她说:“你都去试一遍,最坏的结果就是你不喜欢,万一喜欢,那你就赚了。”

哪怕是女儿爱上了由男孩主导的自由式滑雪,谷燕也没有强迫孩子放弃,而是每周开车300多公里,花4个多小时,坚持10年送谷爱凌去滑雪。

尊重孩子的意愿,发掘孩子的天赋,不强迫孩子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大概就是谷爱凌拥有开挂式人生的关键所在吧。

只有不被他人强迫,孩子才能发自内心地去做一件事,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时刻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父母做好这4件事,基本上就不用管孩子了

2. 忍住唠叨、指责和催促,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

朋友吐槽,每天放学回家叫孩子做作业,孩子都不听,然后一次又一次的批评指责,孩子也从开始的愧疚到后面的厌烦。

当孩子被父母唠叨、指责和催促多了,孩子就会出现逆反心理,觉得我“就不听你的”。

因为孩子一旦遭到批评,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如果受到父母无休止的唠叨、指责和催促,心里的逆反心理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所以父母要少唠叨、指责和催促,多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

不按时完成作业,那就接受老师的批评;

不好好吃饭,那就忍受挨饿的滋味;

不愿意多加衣服,那就体会感冒发烧流鼻涕的不适。

只有让孩子体会到了做某件事情的后果,才能够多长记性,才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成长。

父母做好这4件事,基本上就不用管孩子了

3. 用精神奖励代替物质奖励

很多父母总喜欢用物质奖励让孩子听话:

你做完作业,就给你玩手机;

你考试考100分,就带去游乐园;

你扫地,就给你零花钱……

这些方式,看似让孩子瞬间变得听话乖巧了,实际上只是被父母提供的条件给吸引了。

让孩子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一定的物质奖励是有效的。

但当他对这件事情失去兴趣,或是对这个奖励失去兴趣,那么一味的奖励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内驱力,丧失了做这件事的动力。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用精神奖励代替物质奖励。

比如给孩子一句真心的鼓励,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或是带孩子去体验期待已久的户外活动……

父母越用心,孩子越听话;奖励越符合孩子的期待,越有效。

父母做好这4件事,基本上就不用管孩子了

4. 多发掘孩子的闪光点

育儿专家李玫瑾的女儿,数学成绩非常差,满分150分的试卷,只考了15分。

但她没有责怪女儿,而是安慰她说:“是爸妈没有遗传好,不怪你”。

然后接下来又问女儿,哪些科目的成绩比较好,能不能把最好的科目考进前三。

女儿说有,第二个学期,她地理就真的考到了前三。然后李玫瑾教授对女儿说:“你可以告诉你们班数学成绩好的,我地理比你好”。

李玫瑾教授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女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别人比是没有意义的。

李玫瑾教授说:“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只有被闪光点喂大的孩子,才能有足够的能量抵抗漫漫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

父母做好这4件事,基本上就不用管孩子了

俗话说:改变孩子,要从改变父母开始;改变父母,才能改变孩子。

有时候不是孩子难管,可能是家长没有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29 字。

转载请注明: 父母做好这4件事,基本上就不用管孩子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