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用“逼”的?从行为主义育儿,反思省心宝宝是如何养成的

父母在育儿的道路上总是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毕竟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缺乏必要的经验,就拿孩子睡觉这件事来说,就足以让不少父母抓狂。

他们表示想让孩子自己主动睡觉真的是太难的一件事,很多时候不得不采取威逼利诱的方法,让孩子心不甘情不愿的入睡。

三岁的朵朵刚上幼儿园,她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分离焦虑,每天都开心的去,高兴的回,这让妈妈觉得非常省心

可是朵朵不爱睡觉的习惯依然没有改变,每天晚上都显得很兴奋,摆弄玩具一直要到十点之后才上床,当然上床后也不安稳,小嘴不停的嘟嘟,来回的翻滚。

直到妈妈大发脾气逼着她睡觉,朵朵才有所收敛。

这显然会影响第二天早上的起床,妈妈每天都要花半个小时才能把朵朵叫醒,再加上孩子的起床气,一早上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

当然更遭罪的还是妈妈,晚上要陪着朵朵折腾,早上要比朵朵更早起床,以至于每天顶着黑眼圈上班,疲惫不已。

人为什么要睡觉,当然是为了缓解一天的疲劳,是为了第二天更有精力面对工作和学习。

但是当家长每天都为了睡觉的事和孩子斗智斗勇时,睡觉的意义便会失去,甚至会成为父母和孩子的负担。

孩子不愿意睡觉,必然有其原因,父母可以尝试从行为育儿理念出发,反思孩子为什么不爱睡觉,自己的行为又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01

什么是行为主义育儿理念?

行为主义的育儿理念提倡大人严厉、苛刻地对待孩子,在孩子提出要求和希望时不予回应,以此来培养出孩子的独立性。

这是几年前非常流行的育儿理念,比如哭声免疫法、对孩子延迟满足,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一度被很多父母奉为经典。

然而实践证明,用行为主义育儿理念教育孩子,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是一生都很难逆转的。

02

行为主义的育儿理念为什么不可取?

1、使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

孩子会有自己的需求,可是父母却视而不见,他们总是会制定各种条条框框。

用所谓正确的规则对孩子进行严格管理,刻意屏蔽孩子的反馈,拒绝和孩子互动,凡事都会按照他们既定的流程去做。

两个小时喂次奶,不管孩子期间会不会哭,会不会饿;孩子白天想要多睡会,父母会把熟睡的他们弄醒。

因为担心影响晚上的睡眠;晚上孩子不想睡,父母会强制性让他们上床,哪怕睡不着也必须躺着……

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他们不愿意表达自我,不愿意和他人交流,以至于长大之后难以融入社会,在人际交往方面非常被动。

2、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有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会刻意创造一些和孩子分开的环境。

比如过早的和孩子分房睡,希望孩子能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然而这样即便能够达到目的,也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很大伤害。

孩子渐渐的会失去安全感,他们觉得父母不爱自己,甚至放弃自己,所以开始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甚至不相信世界上有爱存在。

更严重的是当孩子的这种负面的情绪被无限扩大之后,甚至会仇恨社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举动。

3、使孩子的依赖性更强

让父母狠下心来对孩子冷漠,这对父母其实也是一种煎熬,但是他们总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独立性更强。

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当孩子感到自己被忽视、缺少关注的时候,他们反而会有更强的依赖感。

只有那些被爱包围的孩子,他们的心中充满着阳光,相信生活中总会有美好的一面。

这样当他们成长之后,才能够顺利的离开父母的怀抱,有勇气去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追寻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03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

1、接纳孩子,做好疏导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会有自己的情绪,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认识孩子的情绪,并且予以接纳。

愿意倾听孩子的声音,愿意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这样父母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才能找出最适合解决孩子情绪的方法。

父母要学会疏导孩子,"疏"指的是让孩子自身的情绪、情感、内在的能量被调动起来,"导"指的是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正面的沟通,让孩子的情绪有发泄的出口,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力量。

2、学会和孩子分离

蒙台梭利曾说:

每一个独立了的儿童,他们都懂得自己照顾自己,他们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乐中,映射出人类的尊严。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

很多时候孩子依赖父母,恰恰是父母离不开孩子的表现,他们担心孩子会受伤,担心孩子能力有限。

对孩子有着诸多的不信任,所以会事事包办,从而让孩子失去独立的能力,凡事只想依赖父母。

只有断掉自己对孩子的不舍,孩子才能断掉对父母的依赖。

3、调整自己的心态

父母对孩子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对孩子有着诸多的抱怨,认为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

这会让孩子产生自卑,认为自己真的像父母口中所说的那么不堪,所以他们会自我放弃,不愿意努力改变。

但是父母如果能够换一种方式,尽量用心平气和的态度耐心的和孩子交流,那么孩子便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信任和尊重。

这会让孩子敞开心扉,接纳父母,从而主观上想要做的更好,成为一个让人省心的孩子。

针对孩子的睡觉问题,父母要反思自身的行为,对于学龄前孩子,可以通过和孩子睡前亲子阅读、白天多陪伴孩子,带孩子外出的方式减少他们白天的睡眠时间,让孩子的夜间睡眠质量更高。

如果孩子已经上床,那么不妨多从情感上让孩子感觉到被认可被尊重被接纳,这样将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094 字。

转载请注明: 孩子睡觉用“逼”的?从行为主义育儿,反思省心宝宝是如何养成的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