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近些年,上网的人们喜欢喊这么一句话:“管管孩子,救救XX吧!”
从这句话的语境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和XX之间有着“破坏”和“被破坏”的关系。而这里面的XX就是指各种被家长们认为对孩子有害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其实都是陪伴孩子长大的娱乐学习的东西,例如动画片,游戏等等。
家长们看不惯的东西好像也越来越多了,除了上述提到的游戏动画片,他们还朝着课本下手了。例如家长举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理由就是因为“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这句话违反交通规则,误导孩子,所以要撤除这篇课文。WTF?
这些大家不理解的情况,家长们却还觉得自己非常有理,但是实际上呢?他们就是根本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他们自己武断地认为孩子不会辨别是非,就是一个无情的学习机器。
学过看过这篇课文的人,都应该知道这篇课文主旨是讲父爱,这么浅显的道理孩子都懂,你却将关注点放在违反交通规则上,请问是孩子不会明辨是非还是你混淆是非呢?一方面怕孩子跟别的东西学坏,但是你却一直在做坏的示范。别双标了好吗?
当然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在孩子时期,确实是辨别能力比较弱,很容易被外界干扰,但是如果孩子一直在这种家长们营造的环境下成长,会不会矫枉过正呢?会不会让他们完全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呢?
因为家长,因为孩子,很多都受到了侵害。游戏是重灾区,但是绝不是唯一的灾区。家长们现在“谈游戏色变”,控诉游戏带来的危害,祸害孩子破坏家庭,但是家长们你们知道吗?在现在这么严格的防沉迷系统下,仍然能够玩游戏畅通无阻的责任在谁?你在给大家展示什么叫“驰名双标”?
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游戏方面早就有了举措,从零几年开始,就有了防沉迷系统。而且也会在游戏内减少各种设定,其中体力值就是一项防沉迷举措。除此之外还会有提醒。
游戏发展一路以来防沉迷系统越来越完善,例如未成年人一天只能玩2小时的设定,刷脸等实名认证等举措,都是为了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时间,防止其沉迷。
而想要孩子真的能够不依赖游戏,家长们也需要配合,但是在这样完善的体系之下,很容易就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控制好。但是呢?家长们不愿意啊,他们不想花费自己的时间来管孩子。
所以说现在微博上说的“防沉迷名存实亡”就是这么来的。而杀死防沉迷系统的人,就是家长。
家长们不希望孩子沉迷手机沉迷游戏,偏偏自己又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不想花更多的时间了解孩子,陪伴孩子。家长的双标让游戏厂商很无奈。对于这种不想教育孩子的家长来说,他们根本不配当家长。孩子成长不好,不怪游戏不怪社会不良现象,就怪自己没教育好,没有做一个好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