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担着传递信息和社会交流的重要作用。无论科技怎样进步,通讯手段如何发展,语言始终不会从历史舞台退场。甚至在全球合作日益紧密的今天,其作用更是凸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正确的发音习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我,不仅能在幼年时期向父母表达需求,也可以帮助他们交到更多的朋友。这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来说,有着无以复加的深刻影响。没错,语言发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从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我们就能看出来,对于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来说,语言、尺度、钱币的统一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哪一个朝代存在全国性质的统一语言,那时的人们都是说他们故土的所谓“xx官话”,这种官话只在一个区域内流通,也许到了外省,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语言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每个地方的方言各有不同,发音的方式也是大相径庭、千差万别。有的方言nl不分,有的方言齿音字严重,还有的方言如同外语。如今我们能在全国畅通无阻地与人交流,多亏了普通话的发明和推广。但是,普通话就能完全杜绝发音不准的问题吗?
发音不准是构音障碍出现最多的问题,它是如何出现的呢?构音障碍的产生分为三大块:一是器质性病变和畸形,比如腭裂、舌系带短、悬雍垂异常等;二是认知性问题,即智力低下、自闭症、发育迟缓等;三是心理和环境因素,例如模仿暗示、语言环境不良等。
人类的发音过程是由肺部、喉部和口腔各个器官协同配合完成的,任何器官的病变都会引发发音不准、说话不清,甚至不会说话的发生。方言的影响属于环境因素,但并不是唯一能影响孩子语言发育的原因。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儿童语言系统的初步成熟起码也要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很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都会导致孩子语言学习前功尽弃。
但不可否认的是,语言环境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儿童年龄越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就越大。在婴幼儿时期,家长应保证孩子处在单一语言环境之中,最好不要掺杂方言和口音。
进食方式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因素。大多数孩子都在1岁断奶,并在断奶前就添加辅食,锻炼孩子胃部的消化能力和咀嚼能力。我们都知道,发音主要是靠口腔各部位,咀嚼食物能有效锻炼口腔,让舌、腭、齿强而有力。但有些父母出于溺爱和心疼,不愿让孩子吃过硬粗糙的食物,这就直接影响了孩子咀嚼能力的进步,进而导致说话无力、发音不准的发生。
语言环境不良也是导致发音不准的原因之一。国外有一项调查显示,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在婴幼儿时期,儿童的语言几乎都来自于家长的教育与熏陶,家长在鼓励、教育孩子开口说话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果家长在孩子语言发育期间对孩子的引导不够,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那么孩子发音不准的问题不出现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