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说要带我一起走的”,孩子把东西收拾好,妈妈却先走了

每到春节过后不久,很多人都陆续外出打工了。不仅是爸爸要离开,而且妈妈也要离开,就为了能多挣钱,而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孩子每次都是盼星星盼月亮才把父母盼回来,在家还没待上几天,又要走了。对很多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非常的希望有父母的陪伴。

曾经邻居家家也是常年奔波在外,把孩子留在老家让老人抚养。父母平常不回家,而且有时过年也不回家。在我家墙壁上的一段话,让人泪目。

虽然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想想家长几年不回来一次确实很有感触,因为未未曾经也是留守儿童中的一员。

“妈妈,你说要带我一起走的”,孩子把东西收拾好,妈妈却先走了

而过完年,很多家长为了避免拥挤,或者怕买不到合适的票,甚至会在正月初二就开始外出了。说好的好好陪孩子,结果成了谎言。

巧巧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员,平常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外出打工,平常不回来,即使过年回来,也是腊月27-28回来,然后正月初2-初4外出。

以前家长外出,都是趁孩子不在,或者骗孩子进屋,然后快速离开。现在孩子大了,家长要走了,孩子就死死地盯着父母,说:“你们不是说要留在家里陪我吗?如果要走也会带我走的。”

“妈妈,你说要带我一起走的”,孩子把东西收拾好,妈妈却先走了

看得出孩子已经有防备了,只是不确定父母什么时候走,但是家长还是像往常一样正月初三就要走了,孩子抓住妈妈的衣服不让走,妈妈就说:“你去收拾东西,妈妈带你走。”

孩子高兴得飞快地收拾东西,提着包包出来的时候,父母已经不见了。他们先走了。巧巧伤心地哭了,这样的情景已经有好几次了,但是每次她都“差一点”。

虽然奶奶一直安慰,可是孩子内心的悲伤和失落,所能感受?谁能弥补?

曾经有这样一组数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有1897万人属于流动儿童,有1550万儿童属于农村留守儿童,可以见,无固定读书场所和留守儿童的数量之多。

“妈妈,你说要带我一起走的”,孩子把东西收拾好,妈妈却先走了

那么针对家长要外出打工,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的情况,家长应该怎么解决对孩子的安抚和心理建设,保证亲子关系的完整?

1、家长要努力创造回家看孩子的机会

孩子需要父母陪伴,希望自己像别人一样有父母的爱和关心。但是孩子小,很被动,因为父母回来看他,他就能享受到父母的爱,父母不回来,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以,家长要努力创造回家看孩子的机会,让孩子有幸福感。比如在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可以回家看看孩子,或者在自己可以连休的情况下,回家看看孩子。

“妈妈,你说要带我一起走的”,孩子把东西收拾好,妈妈却先走了

2、平常多和孩子联系

以前通信不方便,对留守孩子的关心少之又少。现在网络发达,通讯方便,而且通讯设备也很便宜,可以做到经常和孩子沟通。

比如现在的微信,非常的普及,就是曾经书上说的可视电话,有声音还能看到人像。而且通话费用也很便宜,所以可以很方便地和孩子联系,看看孩子,给孩子鼓励。

3、回家之前准备好礼物给孩子

孩子希望父母陪伴,主要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享受父母对他的疼爱。但是因为工作原因要分开,那么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吝惜,回家之前要准备好孩子喜欢的礼物。

“妈妈,你说要带我一起走的”,孩子把东西收拾好,妈妈却先走了

孩子看到父母给自己准备了礼物,孩子会特别的高兴,因为他觉得父母没有忘记他,父母是爱他的。尤其是在父母年初离开的时候许下的承诺,不管孩子的成绩好坏,都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如果孩子成绩好,在额外奖励孩子,这会让孩子特别的满足,而给孩子买的东西也会成为孩子感情的寄托。

4、经常和孩子的老师联系

父母长期和孩子分隔两地,基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甚至都不知道孩子的学成状态和学习成绩。如果和孩子的老师经常联系,可以从老师口中了解到孩子学习方面的情况。

如果孩子表现好,记得夸奖孩子,如果孩子表现不好,也不要批评孩子,毕竟你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而是要用巧妙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主动学习,而这种方法就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因为他是最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

“妈妈,你说要带我一起走的”,孩子把东西收拾好,妈妈却先走了

很多人说,是为了孩子才背井离乡的,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借口,因为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强行把这种理由强加给孩子。

对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家长的陪伴和关心,希望父母在他们身边,而不是为了钱让父母去外地打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06 字。

转载请注明: “妈妈,你说要带我一起走的”,孩子把东西收拾好,妈妈却先走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