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祛湿,很多人会先想到薏米。毕竟,薏米可是“祛湿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万金油”。不过,也有不少人表示吃了薏米却不管用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薏米祛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在这之前,我们得先理清一个概念:湿气来自外湿(环境中的湿)和内湿(体内自产的“湿”)。而内湿,则和脾胃有关。脾胃作为水湿运化的水谷,好比人体的一台“抽水机”。当“抽水机”的出水道出现阻塞,引起体内“水湿”过多,排出不畅时,人体常表现为下焦湿热、水肿、脚气、湿痹(如关节肌肉酸痛)。这时候用薏米,就能产生利水渗湿的作用。但它的健脾作用很弱,这就是薏米祛湿的一个大bug。
想要祛脾胃气虚导致的湿,让脾胃有动力把体内的“水湿”抽出去,就不得不提今天的主角——茯苓!
十药九茯苓,能渗又能补!有句话说“十药九茯苓”,意思是中医开的药方里,十有八九会有茯苓。茯苓又称为云苓,味独甘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这就意味着,它利水而不会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茯苓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各种水肿、小便不利以及痰多的症状。同时,它还兼具健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下降、身体乏力、大便溏稀等情况。这就是薏米所不能解决的bug。更难能宝贵的是,不论是寒、热、虚、实诸证,茯苓配合其他中药服用,均可发挥其独特功效。
在古代,宫中就有不少以茯苓熬制而成的膏方。有关史料记载,茯苓是慈禧太后最常服用的长寿补益药材。慈禧晚年特别爱吃茯苓饼,就因为它有很好的养生健体之功效。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具有抑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降低血糖等作用。所谓“一两茯苓一两金”,也是有其道理的。
此外,茯苓可分为白茯苓与赤茯苓(红茯苓)。两者都是茯苓的一部分,白茯苓是白色部分,赤茯苓是皮里面淡红色部分。一般认为,白茯苓,擅长利湿健脾、安神;赤茯苓,擅长利尿、泻心火。作为药用时,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选取白茯苓和赤茯苓。如果平时煲汤,选白茯苓更好些,更适合大部分人用来利湿健脾。但尿频、遗尿者,或者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服用。
茯苓这么好,那怎么才能买到优质的茯苓呢?别着急,接下来的干货知识可得好好看了——
怎么选择优质的茯苓?市面上的茯苓,有茯苓个、茯苓块、茯苓片,应该买哪种好?其实,哪种都可以,关键是要学会挑出质量好的。
茯苓个:顾名思义,就是一整个的茯苓,为茯苓采挖后,反复堆置“发汗”、阴干而得。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
挑选要点:以个大形圆、体重,质坚实,外皮色棕褐、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优。
茯苓块(片):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茯苓块,呈立方块状,大小不一;茯苓片,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挑选要点:茯苓块或片,以体重,质坚实,无裂隙,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优。
学会了怎么挑选茯苓,那肯定得说说具体怎么吃呀~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几种食疗方——
3款茯苓食疗方,总有一款适合你!1、茯苓双豆祛湿汤食材: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炒扁豆20克、陈皮5克、生姜2片、瘦肉300克(2~3人分量)。做法:将茯苓、陈皮洗净,生姜切片备用,赤小豆、扁豆用清水洗净,浸泡数小时;瘦肉洗净切大块。将所有原料放入大炖盅内,加适量清水,加盖后隔水炖2小时,即可调味食用。此祛湿汤选用茯苓和赤小豆配合,起到祛湿、利尿消肿的作用;再加上炒扁豆,其健脾祛湿的作用更明显;同时用少量陈皮,又起到运气化痰燥湿的作用。四者联合,补脾而不腻,祛湿而不躁,健脾又化湿,尤其适合食欲不振、湿气重的人喝。
2、茯苓枸杞子茶食材:茯苓100克、枸杞子50克、红茶100克。做法:茯苓与枸杞子共研为粗末,每次取5~10克,加红茶6克,加入适量开水泡10分钟即可。茯苓枸杞子茶,具有健脾益肾、利尿通淋的作用。注意:茯苓利尿,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5克;有尿频、尿急症状的肾虚者,则不宜服用此茶,可能会加重症状,影响睡眠。
3、茯苓淮山汤食材:猪脊骨250克、茯苓20克、鲜淮山100克、芡实20克、莲子20克、食盐适量。做法:将猪脊骨洗净后,焯水备用;芡实、莲子温水浸泡1小时,沥干备用。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沸,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这款汤中,茯苓祛湿健脾、淮山补虚、芡实益精气、莲子兼具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作用,四物相配煲汤,汤味清淡甘甜,能健脾养胃、补益虚劳。
本文配图均来源于壹图网。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