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懂得关爱孩子的父母,通常都能让孩子在身心健康的环境中长大。可有的父母却打着爱孩子的名义,不惜给他们施加一些“关爱”的压力。孩子不想看到父母失望,即使感到再累再辛苦,他们仍然再坚持下去。
为了能让孩子往全能化方向发展,父母更不惜帮助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和培训班。可孩子面对课堂知识时,已经难以消化了。
如果父母还要额外给他们增加一些学习压力,将会使他们的接受能力超出了负荷。如果因此而导致孩子发生不良的后果,最终后悔的也只是父母。
“母亲,我好累”,10岁儿童留下“遗言”,就这样再也没睁开双眼。
十岁的欣欣是一位乖巧的孩子,从小父母就给她寄予了高度的希望。所以欣欣的学习成绩,也能排名到班级中的前列去。
不过妈妈为了能让她变得更优秀,还会额外给欣欣报名各种兴趣班。看着别的孩子放学之后都能轻松地玩耍,欣欣却不能享受同样的待遇。
每天完成课本作业之后,欣欣还要继续做兴趣班和补习班布置的作业。对于她来讲,每天完成作业至深夜12点,已经是经常的事了。
不过面对妈妈的“关爱鼓励”,她基本都能坚持下去。可她毕竟只有十岁的年龄,当身体超出一定的学习负荷时,就容易出现问题了。
某天早晨,欣欣的妈妈突然发现孩子没有了气息。即使经过抢救,欣欣再也不能睁开眼睛了。回想前一天晚上,欣欣对妈妈说出了最后一句话:“妈妈,我好累。”如今这句话,已经使她的妈妈永久地处在后悔当中。
妈妈对欣欣的爱,却要欣欣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对于欣欣来讲,是最不公平的。由于她不想让妈妈失望,所以她仍然坚持执行妈妈的安排。
可妈妈疏忽了她的年龄原因,使她完全超出了身体的负荷。孩子长期的情绪紧张加上身体的疲累,很容易会使他们出现休克的情况。
如果抢救不及时,父母再后悔也是无补于事了。父母只会一直地对孩子提出他们的关爱行为,但从来没有为孩子着想。其实在大部分孩子的心目中,他们并不需要父母这种带有压力性的关爱。欣欣的例子,已经造成无可挽救的结局。
即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良好,可如果父母一直给予他们施加关爱压力,还会带来以下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1、渴望达到父母的要求
父母带有关爱性质地要求孩子,通常孩子不会拒绝父母的安排。在父母的不断说教当中,他们同样会渴望自己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在对他们进行高要求的同时,他们也会对自己制定高目标。可如果他们迟迟未能达到目标时,很容易会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
因能力不足而感到自卑
孩子达不到自己的高目标,也就无法完成父母的期望。特别父母表现出失望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更容易出现愧疚感。每一次都要父母失望,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感到自卑。当他们无法再提起勇气继续面对挑战时,他们的个人能力也将会一落千丈。
二、在意别人的评价
1、容易成为讨好型人格
孩子为了讨好父母,即使明知自己的天分不足,仍然吃力地坚持下去。当他们完全不懂得做出拒绝的时候,他们的下意识也容易改变他们的人格。比如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讨好型的人格,所以即使不是面对父母,他们仍然会卑微地面对他人。
2、因他人的评价而感到非常敏感
因为在意父母的评价,所以他们的内心会更加敏感。由于敏感的心理会使他们长期处在紧张的情绪当中,所以他们面对别人的评价时,同样会出现异常敏感的状况。当他们的情绪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时,更容易使他们做出异常的举动。
总结: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并不是只在于他们的学习。其实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包括他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得到父母的关爱。
特别是他们的心理感受,如果父母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他们无助的心理会更加严重。
父母能够以尊重孩子的角度引导他们成长,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才会更有益处的。而且当孩子能够和父母说出自己的心中想法时,父母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