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看过一则这样的报道,讲述的是两个不同家庭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在和父母交谈中,父母完全处于主导地位,控制欲很强,以至于孩子不敢有自己的想法,行为意见全在父母的管辖之内。孩子长大后不善于交际,性格孤僻,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突然焦虑暴躁,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哭大闹。非常依赖父母,大事小事总会先去询问父母的意见,无法自主处理各项事宜,缺少个人主见。
第二个孩子和家长进行谈话时,父母把孩子当成朋友,询问孩子意见,尊重孩子选择,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想法,在孩子的观点上给予引导,鼓励孩子自主思考问题,参与大小决策。
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情商较高,乐观向上,适应能力较强,在遇到事情上临危不乱。
这两个家庭很好地展现出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出现的两种方式,一种是父母“控制型”谈话,另一种是父母“非控制型”谈话。
一、家长“控制谈话”,孩子不愿意沟通。
“控制型”谈话,其特点是父母不给予孩子选择的空间,在和孩子进行交谈时,孩子完全处于听令状态。父母完全不给孩子发表观点机会,使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做事情。
而“非控制型”谈话是与孩子进行交流,首先父母在和孩子交谈时,当孩子有会自己的选择的时候,父母线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针对孩子的选择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议。“非控制型”谈话就是,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提出建议。
当父母愿意用“提建议”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时,孩子会放下心里的戒备,与父母真心交流。虽然,采用这一谈话方式,不一定能获得自己理想的要求,但孩子会慢慢的乐于接受自己的合理要求。
“控制型”谈话的表现。
“控制型”谈话的家长,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做事,不给孩子选择的空间,让孩子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父母总以为自己的想法,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却忽略孩子了的感受和想法。
善于“控制型”谈话的父母大多都有这极强的控制欲,他们不愿意让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将孩子的一切打点的清清楚楚,看似一切为孩子着想,熟不知孩子也正在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来说,即是好的又是坏的。
“控制型”谈话对孩子的影响。
处于“控制型”谈话下的孩子,往往觉得父母难以沟通,过于专治,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孩子在父母的“控制谈话”下变得孤僻,不善于沟通,不爱交际,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二、“非控制型”谈话,家长要做好引导。
在“非控制型”谈话下的孩子大多积极向上,富有想法,当然这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孩子的想法往往异想天开,想什么是什么。这时父母就要给予正确的指导意见,站在孩子的角度解决问题。
但是当有些父母在面对提出孩子的诸多问题上,耐心失去后,随意敷衍了事地回答孩子的问题,那么你将扼杀了孩子的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想法,甚至将孩子向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去引领。
所以,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愿意倾听孩子想法。
无论“控制型”谈话也好,“非控制型”谈话也罢,都是想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当然无论处于哪种方式下都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何控制和解决这些弊端是每个家长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家庭和睦,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处于一个相对民主的家庭,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在和孩子沟通时,如何体现相对民主这一方式呢?这时家庭会议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
所谓“家庭会议”,是每个成员都必须要参加的一个小型的会议。在参加家庭会议的时候,家长和孩子可以自由述说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把问题放在明面上,公开来讲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
在中国,大多数的家庭会议,避免孩子出席,然而却是孩子家庭中不可缺少一员。所以在开展家庭会议时,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要参入其中,这样的家庭会议才显得非隆重且有必要。
视每个家庭的情况而定,家庭会可以定期一个月举办一次,也可一周或两周举行一次。开展家庭会议的时间不要太长,太短和太长都是不理智的。太短的话不能将事情表达清楚,太长会消磨孩子的注意力及耐心。把握家庭会议的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家庭会议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家庭会议所提倡的是一种民主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发表意见的同时就是在提高表达能力。
同时将家庭会议作为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在家庭会议上通过孩子表示的观点来了解孩子的想法,提高对孩子的认知。当然,在面对孩子健康,安全,学习等方面,要听从父母的安排。
家庭会议有利于提升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频率,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让孩子变得民主化,促进家庭和谐,是缓和家庭关系不可多得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