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因为比较心理,陷入生气、难过或焦虑的情绪,爸妈该如何引导?
‘我的成绩就是烂,都跟不上同学……’
‘我的人缘都没有同学好,大家都不爱找我组队……’
‘我的运动神经就是不行,都比不上朋友……’
小黑总是觉得同学成绩比自己高,篮球打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有人缘,朋友也比自己多……,经常因为这样的比较心理,而让自己陷入焦虑,变得不快乐。
有一次我带小黑去爬山,沿路他不断被其他登山客超越,旁边的我能感觉到他的情绪越来越低落,后来他索性放弃,坐在阶梯上不走了。他告诉我:‘我好差,所有人都爬得比我快。’
把握当下情境,审视孩子内心的小剧场
像这样容易去跟别人比较的孩子,在爬山时又陷入与他人比较的心理,我们可以把握当下的情境,借机审视他内心的小剧场。这是自然情境教学法当中随机教学的概念,一旦我们清楚孩子的核心问题后,就可以创造具体经验,借此引导孩子反思自身问题。
当孩子准备放弃时,我尝试让这样的‘经验’融合到他的日常生活中。
我和他说:‘你觉得自己差,是比较来的。如果今天你一个人爬山,还会觉得自己差吗?就像在生活中一样,你有没有发现,你的不快乐常常是比较来的?我们只是来享受爬山,不是来竞赛的。练习感受自己的呼吸,看看周围风景,刚刚那不舒服的感觉自然会消失。’
接着我会问孩子:‘你觉得今天这样不舒服的感觉,和平时与同学比较所产生的不快乐一样吗?’
再来,我会和孩子讨论比较,让他理解有这样的心理状态是自然的。与他人比较是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但比较也常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比较是人类的天性,也是进步的原始动力之一。能力处在相对领先位置的孩子,有可能通过比较,建立自信、价值,甚至优越感;相对弱势的孩子,可能因比较而产生挫折、负向的自我概念。因此,要引导孩子思考价值的多元性,避免陷入过度竞争的状态,让孩子相信世界很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技巧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首先,通过经历真实情境后的反思,让孩子理解什么是无意义的比较,别人表现得好,不代表自己就比较差,同时练习夸奖他人。举例来说,打篮球时,教孩子观察不同伙伴的优势,有人擅长传球,有人努力防守,有的人拚命得分,篮球是团队的运动,即使大家的优势不同,但都可以为团队创造贡献。以下是引导孩子培养自我意识的三个重点:
❶无须过度比较,包含面对自己
虽说比较是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但比较是没完没了的,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这样的状态是耗能的,也容易产生许多不安的情绪,像是躁动与焦虑。这个比较的对象包含自己,自我要求过高,过度完美主义的孩子也可能让自己长期处于效能较差的状态。要让孩子理解过度比较是无意义的,反而使自己耗损更多能量。
❷理解‘别人好,不代表你就比较差’
当孩子看到别人表现好或被称赞时,心理会有什么感觉?我们要让他们理解‘别人表现好,并不代表我们表现得比较差’,好和差是一个相对值,它是一种光谱的概念,在任何时空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别人赢,不代表我们就一定要输,自我意识的培养不是零和游戏。孩子学会试着看见别人的好,内心其实更容易满足与快乐。
❸拥抱多元价值,练习看见自己的优势
引导孩子认知价值的多元性,世界是无限宽广的。当孩子对于好或成功的概念狭隘,就容易被比较的心理绑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掘天赋,看见优势,学习创造自己的价值。
练习题:练习记录自己,练习审视自己
撰写‘自己使用说明书’
清楚地把自己的使用说明记录下来(由家长或老师协助孩子):
我喜欢……。
我不喜欢……。
我……会感到高兴。
我……会生气。
写这份使用说明书可以让孩子练习认识自我,也可以用来当作与他人互动时的工具,让别人理解自己,有助于彼此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一周好棒回顾
请孩子写下自己这一周做得很棒的三件事,找一个人和他分享,然后写下鼓励与赞美自己的三句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