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哭穷”父母,只能养出“心穷”的孩子!

中国式“哭穷”父母,只能养出“心穷”的孩子!

“家里没有钱,出去不要和别人攀比。”

“爸妈赚点钱不容易,你上学一定要用心...”

诸如此类的话,好像都听过,亦或者自己亲口说过。

不知何时起,“哭穷”成了父母的必备技能。

有人说:向孩子哭穷会让他们变得自卑懦弱,性格敏感;也有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那么,今天我们来聊一下这样的“哭穷式教育”的利与弊?

中国式“哭穷”父母,只能养出“心穷”的孩子!

01

在父母哭穷中养大的孩子

懂事得让人心疼

爱哭穷的父母,一定能养出很“懂事”的孩子。

只是这种懂事,往往伴随着把眼泪咽进肚子里的委屈。

张踩铃在《奇葩说》中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她带着女儿去儿童乐园,女儿想吃冰淇淋。

虽然觉得冰淇淋太贵,但还是不忍拒绝女儿的要求,给女儿买了一根。结果,女儿吃了两口,就不要吃了。

本就心疼钱的张踩铃,当着乐园内很多人的面,冲着女儿大喊:

“你知道不知道,父母赚钱有多不容易?

你知不知道,咱们家根本就没钱?

我给你买这个冰淇淋,我自己都舍不得吃,你还那么浪费!”

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不到三岁的女儿被吓得哇哇大哭,边哭边将冰激凌往嘴里塞,还不断地道歉。

事儿后张踩玲才知道,女儿患了中耳炎,吞咽有些不舒服。

父母哭穷前,孩子想要什么都会直接说,父母哭穷后,孩子哪怕觉得痛,也会强忍着不说。

把委屈留给自己,把乖巧留给妈妈。

他们不敢争取,也不懂得拒绝。

父母用哭穷换来的“懂事”孩子,最让人心疼。

中国式“哭穷”父母,只能养出“心穷”的孩子!

02

内心匮乏的孩子

容易走偏

哭穷的父母,不会给孩子提供足够的钱财来保证物质生活。

于是,很多缺钱的孩子被外界引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特别是到了大学,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警惕心也不强,一不小心就中了校园贷的圈套。

前一段时间,“学生借款1万5,在合同上变成1万9”的事情上了新闻。学生小陈去年为了报考公务员培训班,通过XX万卡APP借了一笔钱。

她的实际借款为1.5万,却因为所谓的服务费,合同金额最终被提至1.9万。

小陈无力偿还借款,陷入了以贷养贷的泥潭。

孩子在生活中缺钱的时候,理应求助于最亲近的父母。

但是由于父母哭穷,有些孩子无法跟家里人开口,只能被迫向陌生的社会寻求帮助,而社会的恶意往往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在进入社会之前,孩子需要树立一套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认识到社会的善与恶,更重要的是,孩子要记得“无论贫富,父母一直在你们的身后”。

中国式“哭穷”父母,只能养出“心穷”的孩子!

03

正确的哭穷

让孩子受益终生

汉朝时期,天下初定,刘邦分功论赏,百多位官员得到了金银财宝和良田。轮到萧何时,萧何拒绝了刘邦的其他封赏,只选择了那些没人要的贫瘠的次田。

刘邦问他为什么,他说,贫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孙勤劳耕种,懂得节俭。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变得好吃懒做,这样家族慢慢就会没落。

果不其然,一百多年之后,这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多没落了,但是萧何家却依然兴旺。

曾国藩曾说过,如果孩子不经苦难,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给他坎坷,给他磨砺,而不是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

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好吃懒做,害人害己。

反之,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引导孩子学会勤奋和努力,这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中国式“哭穷”父母,只能养出“心穷”的孩子!

哭穷很简单,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却很难。让孩子变得懂事很简单,但让孩子内心富足却很难。

“孩子,虽然比我们家有钱的家庭确实很多,但爸爸妈妈一直都在努力工作赚钱。

你长大了也是一样,想要什么都可以自己去争取。”

父母习惯哭穷,无异于给孩子套上一个无法挣脱的枷锁,让孩子无法用尽全力奔跑。

比起成为孩子的“负担”,更需要的是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比起给孩子展示生活不如意的一面,不如将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他。

与其“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家里没钱,不如身体力行地给孩子展示“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67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式“哭穷”父母,只能养出“心穷”的孩子!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