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主办的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七届夏季峰会在贵阳举行。张伯礼、樊代明、刘良、吴以岭、仝小林等两院院士,张大宁、唐祖宣、王新陆、林天东、刘尚义、何成瑶等国医大师,来自全国的50余位中医药大学领导、医院领导、学科带头人以及30余位海外代表参会并作相关主旨报告,就国际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发展、民族医药开发与利用、中医药康养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走向世界。
在大会分论坛“首届中医药与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逆转研究前沿论坛”上,吴以岭院士、仝小林院士、刘良院士、唐祖宣国医大师等多位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领域重量级专家坐而论道,共话2型糖尿病防治策略及中医药在糖尿病全过程治疗中的优势特点,为中国糖尿病防治综合管理献计献策。
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七届夏季峰会现场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以岭教授以《络病理论指导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研究》为题,分享了络病理论指导防治糖尿病取得的系列科研成果。
吴以岭院士
胰腺“孙络-微循环”障碍是导致胰岛β细胞结构功能损伤的关键因素
吴以岭院士介绍,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络病范畴,清代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基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和趋势将其分类为“起于中焦”“及于上下”。
“起于中焦”是指脾失健运,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消化、吸收与转化的紊乱及不平衡状态所致,出现糖耐量降低,引发2型糖尿病。中医的“脾”与现代解剖学上的脾脏概念不同,涵盖了脾脏和胰脏的功能,在病变过程中“脾”为病变的始动与核心。
2型糖尿病进一步发展,就会“及于上下”,是指脾失健运、痰瘀阻络,出现由糖尿病引起的全身组织并发症。基于此,吴以岭院士团队提出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的治疗新策略。
吴以岭院士指出,在络病理论指导下,提出胰腺“孙络-微循环”障碍是导致胰岛β细胞结构功能损伤的关键因素,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功能的组织结构基础为胰腺,脾失健运导致水谷精微代谢分布的紊乱及不平衡状态的病理实质为脾络病变所导致的内分泌代谢障碍,对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出“运脾津+通脾络”的治法。
激活“好脂肪”、减少“坏脂肪”津力达颗粒实现降糖调脂减重多重功效
围绕“运脾津”治法,吴以岭院士团队研发出创新中药津力达颗粒,以益脾气、养脾阴为主,并配以燥脾湿、温脾阳、升脾气、畅脾气、泻脾热、通脾络诸药,使脾气旺而运化健、脾阴足而津自生、力自达。
津力达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调平效应”,以胰岛保护为核心,可调节糖脂代谢紊乱。基础研究证实,津力达颗粒可通过促进胰岛素表达和利用、抑制升血糖激素、增加胰岛素受体、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升血糖激素水平等途径来调节血糖,促进血糖达标。
在调脂方面,研究证实,津力达颗粒可调节血脂,有效减少肝脏脂质堆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津力达颗粒还可通过激活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降低白色脂肪蓄积,调节人体脂肪细胞构成,减轻体重。
吴以岭院士指出,人体中的白色脂肪是肥胖的元凶,即“坏脂肪”,易引起胰岛素抵抗;米色和棕色脂肪是“好脂肪”,可消耗人体多余的葡萄糖和白色脂肪,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人年轻时棕色脂肪多,随着年龄增长棕色脂肪越来越少,白色脂肪越来越多,出现肥胖。津力达颗粒对脂肪的调节作用可有效增加人体产热和能量消耗,从而减轻体重。
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开展的一项纳入1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对于服用二甲双胍稳定剂量血糖仍不达标的患者,加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0.92%,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改善口渴、乏力、便秘等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对减缓或预防并发症有潜在治疗优势。
在此基础上,仝小林院士开展的一项纳入15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181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亦显示,与单独使用降糖西药相比,联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改善胰岛功能,并减轻体重。
由中国工程院贾伟平院士牵头开展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津力达颗粒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标准差在治疗后显著降低(-0.39 vs. 0.11,P<0.05),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在治疗后明显改善(23.21% vs. 2.24%,P<0.01),且津力达颗粒组患者的TIR从治疗前的55%提升到治疗后79%。
津力达阻抑糖耐量异常发展为2型糖尿病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JAMA发表的关于2013-2018年中国糖尿病患病和治疗状况的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8.1%,是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在糖尿病前期采取良好的手段进行干预,阻止其发展为糖尿病,是临床防治糖尿病的关键。
吴以岭院士介绍,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叔禹教授牵头完成的津力达颗粒干预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研究显示,津力达颗粒能够有效控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提高糖耐量异常逆转为正常血糖的转化率。
为进一步评价津力达颗粒延缓/降低代谢综合征中糖耐量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作用,为干预高危因素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阻抑心血管事件链的发展提供临床依据,开展了“津力达对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的干预研究”。该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计划纳入880例受试者,并随机分为一般生活方式干预+津力达颗粒组和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安慰剂组,疗程为24~48个月。研究的主要指标为糖尿病发生率,次要指标为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的变化、代谢综合征中单项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空腹胰岛素等。吴以岭院士表示,期待该研究的发表为临床干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逆转进展提供更多依据。
通脉络、运脾津“通心络+津力达”可有效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到了糖尿病后期,就会“及于上下”,出现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和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吴以岭院士指出,系列研究发现,“通脾络+运脾津”即“通心络+津力达”的治法可以防治上述糖尿病并发症。研究显示,通心络胶囊可抑制斑块内微血管滋生,调节斑块成分,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稳定易损斑块,减少血管事件发生率;保护缺血心肌微血管,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心梗无再流及心肌梗死面积;保护脑缺血区微血管,保护血脑屏障和神经细胞,缩小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变;保护糖尿病肾病肾脏微血管、保护肾单位抑制肾脏纤维化,改善肾功能;改善神经结构功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促进缺血肢内皮依赖性侧支循环生成,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在临床研究方面,系列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羟苯磺酸钙胶囊)相比,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减轻眼底病变和中医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津力达颗粒和甲钴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与常规治疗相比,联用津力达颗粒可显著降低VEGF和IGF-1等各项指标,保护肾功能;津力达颗粒联合恩格列净的临床研究显示,与恩格列净治疗组相比,联用津力达颗粒可显著降低血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于糖尿病的大血管事件,一项纳入130例老年冠心病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的研究显示,与基础治疗相比,联用津力达颗粒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语
仝小林院士
“中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持续攀升,已成为当代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表示,传统中医理论将糖尿病归于消渴(三消)范畴。但如今,2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不少”成为新常态,因此,必须要对中早期糖尿病重新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疗。
仝小林院士指出,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要注重减重、降糖,还要注重早期治络、全程治络。“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领域,吴以岭院士联合众多西医专家,开展了系列循证医学研究,验证了中医药对糖尿病的疗效。希望中医糖尿病学界以此为榜样,用证据说话,让老百姓认可,让国内外学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