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孩子在生活中,并不会一直乖乖地听家长的话,反而孩子们开始“长大”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叛逆的表现,比如:动不动就开始“生气”,吃饭的时候随便砸东西,经常和其他小朋友动手打架,家长稍加却说就反应激烈,直接不理睬甚至唱反调。
那么孩子是怎么出现这种叛逆的呢?
育儿专家表示,一个正常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叛逆行为,这是孩子变得“懂事”的开始,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独立和自由的意识在脑海中形成,对于这些想法开始慢慢付诸行动。在孩子叛逆的时候,家长给予的适当引导和教育及其重要,可以使孩子的形式形态更加健康地成长;反之,若家长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手段,就会导致孩子更加叛逆,陷入一种“家长越要管,孩子便越不服气”的恶性循环,甚至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到底该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这些孩子呢?
1. 给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恰好说明了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教育叛逆孩子而言,“环境”这一层意思更多的偏向于社交环境,最重要的是就是家长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家长若是三天两头的发生口角,粗话连篇,而且还当着孩子的面,孩子便会以此为叛逆动机,不听家长的话;家长若是在孩子面前交流都礼貌用语,心平气和,孩子则会受到熏陶,减少叛逆行为。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好榜样,这便是孩子最重要的“环境”。
2. 信任孩子,时常鼓励孩子
家长的信任是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和肯定。孩子想要的绝不是说教、指点与批评,而是家长对他的信任。家长如果不信任孩子,孩子也绝无信任家长的可能,那么亲子之间沟通交流再多,也不会有正向的效应。只有家长足够信任孩子时,孩子才会开始信任家长,这时候孩子更容易理解家长的教导,不再会一味地唱反调。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之后向家长来展示的时候,家长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就是对孩子最简单的一种信任。
3. 平时与孩子多多沟通,主动去了解孩子
家长在工作闲暇之余,应该主动去与孩子谈心交流,尽量多了解孩子在家或者学校的表现状况。当家长对孩子的状况了解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在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时,更加快速地找到孩子的真正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正确引导孩子。
4. 孩子犯错时,先聆听孩子的原因
孩子叛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同时承受自己做错事的羞愧委屈和家长的无理打骂,心理承受不住而崩溃。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先得转换一种心态,冷静下来,询问他们这样做的真正原因。在听到孩子的心声之后,你会发现其中一些道理,自然也会放下之前的脾气,这样亲子间的关系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5. 包容孩子,不要过于计较孩子以前的叛逆行为
家长的包容,对孩子叛逆心态的端正也及其重要。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自己的叛逆行为之后,家长没必要经常把这些孩子犯错的例子拿出来说,因为孩子可能会觉得家长一直把他们当做了“坏孩子”,这样的“坏孩子”就会比以前更加叛逆。因此,家长不必次次都旧事重提,怀着包容的心,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才是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