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张最近有在苦恼,因为据他所看的育儿节目的专家在说,如果孩子到了五岁还不愿意分房睡,那么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影响的。
现在小张的孩子已经快要五岁了,她实在不知道要心软还是心狠。
本来昨天已经狠下心要孩子自己去另一个房间自己睡了,但是孩子说自己关灯怕黑以后愣是又回到了自己的卧室一起睡。
其实不难理解小张会有这样的烦恼,只不过分房睡觉对孩子的成长确实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1、 培养孩子人格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说过,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
当孩子到了适当的年纪,如果父母还因为舍不得让孩子一个人睡觉,甚至到小学以后还不和孩子分房睡觉,那么孩子必然会依赖于父母身边、无法割舍有父母陪伴的睡觉时间,长久下来的结果是孩子无法离开父母自己独自生活,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塑造性。
如果父母下定决心给孩子安排一个房间睡觉,虽然孩子在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刚开始会有"阵痛期",可能会怕黑或者不习惯离开父母身边,但是长久下来的裨益是可以看到的,孩子习惯一个人睡后就能渐渐培养出他独立生活的习性,他的人格也会逐渐地成熟乃至独立。
2、 避免尴尬影响夫妻之间的和睦
孩子在五岁的时候已经有性别辨别的能力,但是仍然处于性启蒙的阶段,倘若父母还不给孩子分房睡觉,除了会影响夫妻和睦的关系以外,还会导致孩子因为父母偶尔的亲热行为而有了早熟的观念。
甚至有的孩子会把所见所闻广而告之,因为在孩子的认知里根本不知道父母是在做什么,而这无心地充当了一波"大声公",可会让家长尴尬好一阵子了。
那么,既然各位家长已经知道迟迟不分房睡的害处了,那么下一步就是继续了解什么时候分房睡对孩子更好。
英国心理学专家西尔维娅说过:世间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以这位心理学角度来讲,家长越脱离"控制欲"孩子的成长空间越大,所有父母越希望孩子成长就应该越早放手让孩子自立自强。
但是,并不是说这个过程是一蹴而就的,家长应当从一岁开始做准备,逐步培养孩子自身的自理能力,然后等到万事齐全的时候,就可以在五岁试着给孩子"分房睡觉",不过记得要快刀斩乱麻,千万不要拖泥带水贻误孩子成长的契机。
所以,该如何给孩子分房睡觉?这里有个五个策略帮助家长"成功分房"。
1、 消除孩子对黑暗的恐惧
人对于黑暗的恐惧是从远古时期就继承下来的,可以说当我们生来是人的时候就对黑暗有着天然的恐惧感,所以孩子会怕黑是完全不奇怪的。
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非常稚嫩,思维模式也相当幼稚,完全无法解读黑暗是种什么样的东西,故而他们对关灯以后的世界充满了负面的想象。
那么,其实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协助孩子攻克恐惧:
第一种,其实就是给孩子制造一个假想的守卫,这个守卫可以是最近动画里孩子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也可以是你买给他的大熊,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孩子最熟悉的,也是最容易浮现在脑海里的,当家人告诉他不用害怕黑暗有他们在陪伴的时候,孩子也会因为有"它们"的陪伴而感到安心了。
第二种,就是告诉孩子黑暗实际上就是一团黑,没有什么东西,借由开灯和关灯两个步骤的重复,让孩子有这么一个认知:不管自己看不看得见,那里的东西都没有变化,不增不减,黑暗只是自己闭上眼睛后的情景,没什么大不了的。
按照两种方法做尝试的话,不久以后孩子就会逐渐"认识"黑暗了,不再害怕它了。
2、 建议一套简单易懂的睡觉仪式程序
其实这个仪式程序并不复杂,只是家长在孩子睡前在孩子的床上给他讲助眠的故事,或者摇篮曲等等,通过这样的催眠程序让孩子以安稳的情绪进入梦乡,这么一套习惯下来,每当家长开始拿着故事书进去说给孩子听的的时候,他的大脑就会下意识地开始"关上"了。
3、 允许短暂地"呼叫陪伴"
这个策略,就像给孩子一个可以握在怀里安心睡觉的小熊。
家长可以跟孩子协商,平时允许三次机会呼叫家长进来陪伴一会儿,让他消除恐惧后再出去,但是一定不能陪一晚上,那样就不具备"分房睡"的意义了。
对孩子来说,在害怕的时候可以呼叫父母来陪伴,那么他的心里就有底了,也就可以更无后顾之忧地入睡了。
4、 科技版的"呼叫陪伴"
比起需要父母爬上爬下进出孩子卧室的"古早"方法,这个方法显得符合时代潮流,因为这套方案只要孩子轻轻点一下旁边的可视电话就行了。
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可视电话和父母进行视频通话,那样就能瞬间消除他们的恐惧了,不过和"古早"版的"呼叫陪伴"一样,一定不能让孩子赖着不放,毕竟隔着屏幕一起睡觉也不叫"分房睡觉"。
5、 制造一个让孩子安心的空间
当孩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的时候,那么他对于这个空间就有大大的安全感了。当然,这个空间除了让家长安排以外,孩子一定要占有比例的参与,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这是他的"小小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没人可以伤害他,也包括黑暗。
对很多家长来说,也许很难割舍让孩子一个人去睡觉,然而对孩子来说,分房睡觉是自立的第一步骤,为了让孩子的成长不被家长的"优柔寡断"影响,家长应当拿出"快刀斩乱麻"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