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渊源流传的今天,很多传统的民俗,仍然在被大家所传颂,这些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风俗习惯。
表达了上一辈人对于子女的期望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孩子未来生活的最大期许。
抓周便是这样一种民族风俗的存在
在我国很多地方,对于孩子满一周岁的生日都是很重视的,人们会在孩子一周的时候,请来家中亲朋好友,为孩子举办周岁宴,在活动中,会让孩子挑选一样物品,以预示孩子未来的发展。
通常家长会把一些寄予美好希望的物品摆成一圈,让孩子自行挑选。
比如:毛笔、书本、算盘等,现代社会中,又加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比如:汽车、现金等。这些都是整个家族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可是网上有一位孩子的奶奶,却突发奇想的给孩子准备了一样物品,就是麻将牌,供孩子选择。
谁承想,孩子日常就是由这位奶奶照看,经常见惯了麻将牌,咱一岁的小宝居然绕过玩具汽车、无视金钱,直奔麻将牌而去,让人感叹不已啊!
孩子的这个举动,不仅引来了家人们的哄堂大笑,也反应出孩子成长环境的隐患,小宝的爸妈不由得满脸尴尬。
其实,很多家庭中,由于父母的无法抽身,导致孩子们的成长,大都在老人一辈中开展,可老人很多生活的细节不加思虑,很容易造成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1.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第一个学会模仿的人便是自己的父母,或者是身边抚育自己的人,而如果在最初陪伴孩子成长的家长有一些小毛病时,孩子很容易被带跑偏。
比如:家长的八卦行为、好吃懒做行为、不爱干净行为、遇事推诿等行为,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模板,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家长自认为的一些小毛病会让孩子认为是正确的生活日常,因此,父母的榜样很关键。
2.家风的传承作用
良好的家风传承,可以让孩子的生长氛围更加阳光、纯净,积极、向上。如果家风不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自然孩子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正确的。
当一个家庭都秉承自私自利的想法时,孩子会认为,家人都是这样的看法,自然自己的自私自利是正确的,会让孩子成为那个被他人厌恶的人。
3.人格的建立
孩子人格的形成,取决于家长的循循善诱。一个不具备正确家庭意识的家长,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会起到很不好的影响。
一些三观不正的家长会给孩子灌输负面、灰暗的生活观念,让孩子从小对生活就失去了希望,造成孩子人格的扭曲,甚至是分裂。
教育孩子成长,是一个长久的生活计划,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了解怎样为孩子做才是最好的选择。
1.以身作则
父母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生活习惯、情趣、爱好等的关键影响因素。
比如:父母爱好文学,博览群书,那么,孩子自然从很早就对文字感兴趣;如果父母喜好抽烟喝酒聚会,孩子自然会从小学会这样不良的生活消遣方式,
因此,父母的生活细节,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模式。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2.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父母的世界观体系决定了孩子的认知范围和眼界,当父母认为占公家便宜,唯利是图是人生哲理时,孩子自然也会照猫画虎的理解这个他眼中的社会,不计较、不贪婪、不自私的人生观,才能让孩子同样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3.多陪伴孩子,带孩子参与集体活动
多与孩子相处,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氛围内成长,才能不致使孩子有情感的空缺去寻找弥补。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他人交流,才能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才能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
孩子的成长总是寄予了家长很多的希望,可家长们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影响。还是应该为了孩子的未来,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才能为孩子更好的指引前行的方向。